> С˵ > 我在大周做权臣 > 第17章  :带兵回京
    从宁阳府到玉京城,足有千里之遥,倘若百骑上路,昼夜兼程之下,数日可达。

    大军开拔又不相同,需要提前准备好粮草,今天入夜之前,前往各地驿站送信的士卒和运粮的前锋就要出发。

    寅时刚过,营寨内就开始埋锅造饭,两队斥候出营,前去探路。

    卯时天色微微方明,飞渔军就开始拔营,分为前中后三军。

    前军与斥候队互相通信,中军负责押运辎重车马,后军则是殿后之用。

    整整一万五千士卒浩浩荡荡的从宁阳府出发,前往玉京城。

    为何是一万五千人?

    因为苏文从叛军中挑选出五千精壮,塞到飞渔军中,担任辎重部队。

    大多是些庄稼人,空有力气,对于战阵冲锋却极不擅长,而且和沉鱼州的士卒不同。

    他们对于苏文并没有多少感情。

    倘若将他们放进主战军中,平时抗不出问题,一旦到了绝境亦或者生死大战。

    这五千人很可能会营啸,甚至临阵脱逃,莫说跟着冲击敌阵,搞不好会反过来冲击飞渔军。

    反正他们有力气,在乡中也都是做的农活,正好用来赶马驾车,搬运粮草军械这等后勤辎重活。

    一万五千士卒拔营赶路,黑压压的人影一眼看不到头。

    整个官道都是车马骑兵。

    浓浓的煞气让周遭山林内的飞禽走兽噤声,连半点的动静都不敢发出。

    强如虎豹豺狼这等猛兽也都蛰伏起来。

    中军阵内,马车前后都是精锐铁骑,马背上一个个沉鱼州的汉子提着钢枪,腰间佩刀,将背打的笔直,四处打量周围的山野,严加戒备。

    朝辉刺破晨曦的雾气,潋滟的日光呈现出金色的光晕,极为刺眼。

    凉风幽幽

    马车内

    苏文掀起帘子看了眼天色,轻声道:“老天爷还算作美,没有下雨。”

    身为他的贴身侍女,照晚霜自然也在这辆马车中。

    她并没有搭话,盘膝而坐,聚精会神的吐纳修行,凝霜剑横放于膝盖之上,两手平搭剑身,随着吐纳呼吸,剑中蕴含的寒气缓缓进入体内,和自身的内力做周天循环。

    至于姚太监,则是在另一辆马车中。

    白天行军赶路,入夜安营扎寨歇息,这番不紧不慢的态度让姚太监极为恼火。

    数次催促加快行军速度都被他找借口糊弄过去。

    紧赶慢赶,终于在半个月之后,带领飞渔军踏入京州道境内。

    长生帝君给飞渔军安排的驻扎地在玉京城外的骊山大营旁边。

    估计还是想用骊山大营内驻扎的两万飞龙军来监视飞渔军。

    对于任何一位帝王来说,兵权都是最为忌讳的东西。

    哪怕他不得不暂时将兵权分出去

    苏文带着飞渔军入住骊山偏营,彻底改变玉京城的兵力平衡。

    殿前三卫中的羽林卫是天子亲兵,骁果卫掌握在勋贵手中,神武卫则在苏文麾下。

    五千神武卫,再加上一万飞渔军,这还没算上那五千押运辎重粮草的青壮都有一万五千披甲士。

    苏文和长生帝君的兵力完全碾压勋贵手中的兵力。

    至于为何陛下不从其他地方调兵前来卫戍京城,大抵他也清楚。

    天下的兵马,大多都掌握在世家勋贵的手里,哪怕不是明面上的掌握,也已经在暗地里被渗透。

    倘若调来的军队里有勋贵的影子,等同于作茧自缚。

    相比之下,那位皇帝更加愿意相信苏文从沉鱼州募集的飞渔军。

    因为沉鱼州是苏文的老巢,是天下最不可能被勋贵世家渗透的地方。

    苏文回京

    谁最高兴?

    莫过于相党

    先前苏文待在沉鱼州,相党的官员都极为低调,毕竟那段时间,朝堂上勋贵世家,皇帝的护拥各显神通,你来我往,互相攻伐。

    你站大皇子,我站二皇子,他支持三皇子。

    当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苏文这位主心骨不在,相党很识趣的没有掺和进去,免得被各方势力围攻。

    现如今苏文归来

    沉寂了许久的相党立马开始冒头,上百号官员浩浩荡荡的聚集在南门口,迎接苏文的马车。

    “恭迎相爷回京。”

    马车一到,这些官员齐齐躬身执礼,倘若有不知情的人,还以为到的是某位王爷。

    郭啸这位原本的护卫统领和其他武士都留在骊山偏营中操练大军。

    因此由樊虎这位神武卫大将军带着数百甲士前去骊山将苏文的车架接回来。

    大纛迎风招展,发出呼呼啸声,清一色的黑甲黑马,长枪如林。

    这等排场,实在是不小。

    就连东门都被神武卫戒严,不管是贩夫走卒还是达官显贵,哪怕是那些国公王爷都得避开。

    这就是苏文的威风。

    正月过去,玉京城的天气渐渐暖和起来,马车停下,苏文掀起帘子,探出头来朝那些迎接自己的官员道:“都回去吧。”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让玉京城的相党官员个个激动不已,终于可以扬眉吐气。

    看那些个皇子勋贵,谁还敢仰着鼻子看自己。

    入城之后,姚公公去长生宫向陛下复命,而苏文则径直回位于长乐坊的苏宅。

    原本喧嚣的玉京城,在这一刻,突然之间安静下来。

    不管是朱雀门外的王宫贵胄还是西市坊的酒肆青楼,都陷入诡异的寂静。

    就连那些平日里嚣张跋扈的世家子都老实了许多。

    而这一切

    都是因为那位权倾朝野的宰相回来了。

    “相爷,您可算是回来了。”

    苏府内

    计幽将厚厚的卷宗递过来,露出如释重负之色。

    这段时间,独自坐镇玉京城,他的日子并不好过,要看好相党。

    还要防备勋贵世家和长生宫那位老人,更要为后续的谋划做准备。

    最重要的是他只是相府的主簿,说话远没有苏文的分量重。

    也就是计幽的能力足够强,否则还真没办法稳住局面。

    “瞧把我们的计大主簿愁的。”

    苏文调侃:“这才一个多月,脑袋就长白头发了。”

    “能不愁嘛。”

    樊虎自升任神武卫大将军之后,在相党中的地位节节攀升,自然也有落座的资格。

    樊虎苦笑:“这段日子,朝堂热闹的很,皇子斗法,勋贵世家掐架。”

    “咱们的人也有一些牵连进去,幸亏计主簿处置果断,才没有遭受大的损失。”

    “好在都过去了,现在相爷回京,他们也蹦跶不起来了。”

    樊虎长舒一口气。

    “神武卫控制的如何?”

    苏文看向他。

    “明面上的都清除了,暗地里的也都大致摸清楚。”

    神武卫身为殿前三卫,其中势力错综复杂,很多表面上看起来和各方都没有联系的人,深挖下去,很可能背后就有某一方势力的影子。

    想要将他们的底细查清楚,单靠樊虎是做不到的,里面少不了计幽的帮助。

    神武卫

    飞渔军

    以及暗地里的三千黑甲军,就是苏文手里全部的兵力。

    想要在玉京城活下来,每一步都必须走的格外的小心。

    古往今来,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例子比比皆是。

    “最近玉京城不平静,巡逻的时候多注意些。”

    苏文淡淡道:“若是有谁不尊律法,尽可处置,谁若是不服,让他来找本相。”

    “有相爷这句话,属下就可以放心大胆的去做了。”

    樊虎大喜。

    “嗯。”

    “下去歇息吧。”

    “属下告退。”

    偌大的内堂中,只剩下三人。

    照晚霜怀中抱剑,站在他的身后闭目养神。

    “佛门和道门有什么动作没有?”

    苏文看向计幽。

    “一切都不出相爷的预料。”

    计幽捋着胡须,笑道:“原本为陛下续命的钦天监四司主去紫山观了。”

    “前两日,佛门大举入京,菩提寺,禅心院,罗汉宗,枯竹殿各自出一尊大宗师,已经入住长生殿为陛下护法。”

    “我估摸着,突破的契机就在最近。”

    “否则陛下不可能这般急躁的让相爷带兵回京。”

    “肯定是得到风声。”

    身为大周国教的道门,却与当今大周天子走到了对立面,已经不是貌合神离那么简单。

    而是都想要对方死。

    苏文:“道门支持谁?”

    “不知道。”

    计幽摇头:“我猜测道门应该不会参与皇位的争夺,他们只想要陛下死。”

    “以十二国公为首的勋贵世家也并非铁板一块,各自都有支持的皇子。”

    十二国公府,随大周立国至今,各有兴衰,其中实力最强的当属秦国公秦洪,魏国公魏文通,尉迟国公尉迟烽和沐国公沐天昌。

    除开这四尊国公府外,剩余的八个国公府大多只有个名头。

    只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世家就是世家

    哪怕此朝不兴,也有许多不显于明处的势力,盘根错节,难以深挖。

    “估摸着明日早朝的时候,群臣就会发难,逼迫陛下立太子。”

    “陛下躲在长生殿闭关,所以他们会将矛头指向相爷,要早做准备。”

    “你只是宰相,谁当太子又不是你能决定的。”

    照晚霜悠悠道:“大可不必理会。”

    “如今城外有一万飞渔军,城内有神武卫,莫非他们还敢动刀子威逼不成?”

    她的话极为透彻。

    兵权就是一切

    有兵说话才有用。

    不巧的是苏文现在就有兵权在手。

    “不错不错。”

    “现在变聪明了。”

    苏文拍手称赞。

    照晚霜轻哼一声,继续闭目养神。

    果不其然

    第二日早朝,等苏文入殿的时候,礼部尚书率先发难。

    “相爷,姚公公,陛下已经有大半月不曾上朝,究竟是何缘故?”

    “我等要事要恭请陛下圣裁。”

    秦洪紧跟着说道。

    “没错。”

    “我等有大事要奏请陛下决断。”

    跟着附和的六部官员越来越多,就连大理寺卿都参与进来。

    偌大的朝堂,唯有相党官员一言不发。

    “够了。”

    姚太监沉着脸:“陛下有口谕,朝中大小事,皆由苏相爷决断,无须惊扰陛下。”

    众人将目光看向苏文,后者装耳不闻,自顾自的闭目养神。

    “哼。”

    秦洪冷哼:“今日我们要商量的事,苏相做不了决断,非得要陛下亲自圣裁方可。”

    眼看着群臣愈发的躁动,姚公公脸色微白,急忙朝苏文投去求救的眼神。

    倘若陛下临朝,内监司自然风光无限,可眼下老皇帝躲在长生殿不出来。

    双方快要撕破脸,秦洪自然不屑于给姚太监面子。

    “闹够了没有?”

    苏文睁开眼睛,轻飘飘的说道。

    原本聒噪如菜市场的早朝殿顿时鸦雀无声。

    不管是勋贵世家,还是六部官员,通通闭上嘴巴。

    “一个个的都想做什么?”

    “要逼宫吗?”

    三言两语就把天大的帽子给群臣扣上,先前还叫嚣的百官,一个个脸色煞白。

    “禁军何在?”

    “刷刷刷”

    早朝殿外的禁军士卒听到声音,快步进殿,分列左右两排,站到文武百官身后,腰间挎刀,脸上戴着青铜面具,只漏出两个眼窟窿。

    许多官员的额头直接冒出豆大的汗珠,两腿颤颤,连玉圭都快要握不住。

    “苏相爷,你这是什么意思?”

    秦洪看了眼这些禁军士卒,脸色一沉,虽然开口质问,但语气已然若了不止一筹。

    “没什么意思。”

    苏文淡淡的瞥了秦洪一眼,随口道:“这里是早朝殿,你们是大周的官员。”

    “食君之禄,忠军之事。”

    “可看看你们现在的样子。”

    “哪里还有一点臣子的样子。”

    “吵吵闹闹,连陛下的口谕都不遵守。”

    “想做什么?”

    “造反吗?”

    苏文的声音不大,却让殿中所有人噤若寒蝉。

    “苏相,我们不是这个意思。”

    立马有人出来打圆场,礼部的张侍郎脸上堆笑:“还请相爷不要多心。”

    “只是咱们今日要奏请陛下的事情实在太大,关乎大周国本,不得不如此。”

    “不就是想立太子吗?”

    苏文接下来的话让旁边的几个皇子脸色微变。

    但他们也都看向这位苏相,想要看看他对于此事的态度。

    “别以为心里的那点小九九藏得深。”

    苏文挑眉:“不止本相清楚,陛下也清楚得很。”

    “说吧,你们都想让谁做太子?”

    这般开门见山的问法,反而让群臣难以捉摸,一时之间,竟没有人站出来举荐。

ͶƼƱ һ½Ŀ¼һ 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