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七年谷雨,陈星站在陇右的麦田里,指尖捻着枯黄的麦叶。腰间玉玦传来持续的灼热,视野左上角浮现出半透明的任务界面:「检测到关中麦锈病蔓延,宿主需在十日内研发防治方案,奖励:司农寺声望+20」。
「陈大人,」杜淹蹲在田埂上,用竹片刮下叶背的铁锈色粉末,「去年推广的占城麦秆虽壮,却抵不住这病害。」他抬头时,官服前襟沾记草汁,哪还有半分当年的文雅主簿模样。
陈星盯着玉玦,任务界面突然弹出三条推演选项:「1
用石灰水混合硫磺粉喷洒;2
引进岭南艾草烟熏法;3
筛选抗病麦种进行嫁接」。这些年他早已习惯系统以古代理工的方式呈现,就像此刻玉玦的提示,总带着《齐民要术》般的古朴。
「试试第三条。」陈星拔起几株病麦,根部竟有隐约的玄武纹状黑斑——这是系统首次将地脉标记与病虫害关联。他转向杜淹,「去把泾阳的老农人请来,他们祖上种过贞观初年的『黑芒麦』。」
回到司农寺时,苏婉儿正带着民妇晾晒新收的稻种。她腕间的铜铃换成了木刻的麦穗坠子,裙摆上绣着的不再是星图,而是陇右百姓送的「麦神纹」。
「岭南的冯氏又在闹幺蛾子,」她递过沾着稻壳的文书,「说咱们的占城稻是『妖麦』,坏了俚人的祖训。」
陈星接过文书,瞥见末尾盖着岭南都督府的官印。系统界面适时弹出支线任务:「化解岭南粮种之争,奖励:地方治理经验+15」。他忽然想起三年前在星子坳教俚人分辨稻穗的场景,那些沾着椰香的饭团,比任何系统提示都更真实。
深夜,陈星在油灯下翻看《陇右农谱》,玉玦突然发出微光,任务界面浮现出李世民的头像——这是系统少有的「圣眷提示」:「明日太极殿议事,需呈交麦锈病防治策」。
次日晨,太极殿的炭火映着魏征的怒容:「陈星,你说的『嫁接之法』简直是胡闹!麦苗焉能像果树般砍枝?」
陈星展开羊皮纸,上面画着系统推演的麦株嫁接图:「魏大人,当年在江南推广桑苗嫁接,您可是亲自写过『利在千秋』的奏报。」他转向李世民,「且看泾阳试验田,三日前嫁接的黑芒麦已抽新穗。」
殿角的铜漏滴答作响,李世民忽然开口:「朕要随你去泾阳看田。」他起身时,腰间玉佩与陈星的玉玦轻碰,发出只有两人能听见的清响——这是六年前平定岭南后,皇帝亲赐的「司农印信」。
泾阳的试验田里,新嫁接的麦苗在风中摇晃,叶尖的黑芒在阳光下泛着金属光泽。李世民蹲下身,手指抚过麦秆上的节疤:「朕记得贞观四年,你在悦来居熬的发芽糙米,救了三千灾民。」他抬头时,目光比麦穗更沉,「如今麦锈病肆虐,你可还记得当初的『五分钟法则』?」
陈星愣住了。这个只有他和苏婉儿知道的「起床秘诀」,竟从皇帝口中说出。系统界面突然闪烁,浮现出隐藏任务:「解锁『贞观初雪』记忆,奖励:历史人物亲密度+30」。
当晚,苏婉儿在司农寺后院摆了麦酒。她拨弄着铜铃坠子,忽然说:「下午在铁匠铺,听见匠人说你改良的曲辕犁,犁铧弧度像极了玄武观的飞檐。」
陈星笑了,酒香混着泥土气息扑面而来。这些年他早已不再追问系统的来历,就像不再深究玉玦为何能听懂他的心思。窗外传来更夫打更的声音,梆子声里混着隐约的驼铃——那是西域商队带来的新麦种。
「星仔,」苏婉儿忽然握住他的手,温度透过掌心传来,「岭南的俚人托商队带了封信,说他们的稻田里,竟长出了带黑芒的稻穗。」
玉玦在此时发出强光,任务界面自动刷新:「检测到跨作物基因共鸣,解锁『五谷共生』成就,寿命延长三十日」。陈星望着苏婉儿鬓角的白发,突然明白,所谓的系统奖励,从来不是数字,而是眼前人眼中的光。
贞观十七年的夏天,关中的麦锈病在嫁接法下逐渐平息。陈星站在长安城头,看着记载黑芒麦种的车队驶向岭南,忽然想起初到唐朝时的破庙,想起苏婉儿的第一碗汤饼,想起李世民说的「民为邦本」。
玉玦的任务界面再次浮现,这次是新的主线:「推广『陇右黑芒麦』至江南,奖励:天下粮仓进度+10」。他摸着腰间的司农印信,忽然听见城下传来孩童的歌谣,唱的正是他教的《麦苗青》。
苏婉儿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杜淹说,魏征又在弹劾你,说你把《水部式》改成了《陈星农书》。」
陈星转身,看见她手中捧着新刻的木版,上面刻着「盛唐农政全书」六个大字,边角还画着小小的麦穗纹。阳光穿过她的鬓发,在木版上投下细碎的光影,像极了贞观四年那个清晨,悦来居窗纸上的晨光。
他忽然明白,所谓的系统任务,不过是时光递来的镰刀,而真正的收获,是每个认真耕耘的日子。就像眼前的麦田,就像身边的人,就像这个正在他手中变得金黄的盛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