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是置身事外的主角和嘈杂的外在世界。
只是这一次,两个世界汇合了,在她的丈夫告诉了她真相的那一刻。
从那一刻开始,一直在镜头中保持着一种诡异抽离感的主角终于“活”了过来。
她是“被迫”的。
但谁都看得出她身上终于带出了些对什么东西的渴望。
她好像褪去了一层人皮,褪去了一层按部就班过着幸福生活的人的皮,露出了内里的真面目。
那之后,观众看着她眼中闪烁着掠夺的光芒,一次又一次完成交易,短暂而细微的失败混杂在长线上巨大的胜利中让观众的情绪不停被刺激着达到了顶峰。
“啊啊啊啊啊就是这个味!!王导出手果然不会让我失望!”
“爽!爽飞了!”
这一集基本没有什么像前两集一样的严肃讨论,基本全是嚎叫着“爽”的观众,虽然王导写主角的交易写得很扎实,但是观众显然并不是很在乎,反正他们只需要知道王导的经历背景能让主角的胜利扎实且合理就可以了。
是的,从脉络上来说,这一集是很标准的爽剧写法,甚至,要是让女主的丈夫更渣更无能更自大一点,出个轨,泡个秘书,在股票上输得更怪不得别人一点,不要是熊市原因而是单纯他自己菜,与此同时让女主的处境更糟糕一点,让她是个回归家庭的高材生家庭主妇,那么这就是一个标准的中年大女主爽剧了。
看爽了的观众瞬间将前两集的严肃氛围抛到了脑后,果然父亲这个角色的存在只是为了铺垫女主的天性吧,而且他只是个赌狗,剧名中的《赌徒》指的就应该是女主这样的人啊!
这时候还没人发现,剧集已经播出了三集,但女主的名字却从来没出现过,因为剧集刚开始播没多久,还未和主角建立起情感联系的观众们本就会自然地选择用“主角”“女主”代称,所以暂时也没人发现有什么不对。
就在这样的氛围中,《赌徒》的观众迎来了它的
兴致冲冲的观众们
肯定不是为了拍戒赌宣传片。
但《赌徒》后续的剧情,
哪怕女主的事业保持着跌荡一路走高,观众还是忍不住调侃——“这是戒赌宣传片吧?”
没办法,女主赢的时候是真风光,输的时候也是真让人心惊肉跳。
王导是一点没吝啬笔墨在她的“输”上,
看惯了现代影视剧的观众本已经习惯了失败只是主角升级路上的一些小调剂这种模式,
已经很久没看见这样被浓墨重彩描写的失败了,
更何况,“众叛亲离”在这部剧里,不是一个需要被打脸的处境,而是实打实的合理现实,
观众越看越觉得,自己实在没法在这种情况下从主角视角说出那句经典台词“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然后骂一句这些人没眼光,他们越看越觉得——卧槽换我我也跑,
这什么神人啊,吓死人了,不是我不想投资她,
我看得出来她有潜力看得出来她必成大事啊,
但真不想和这种人沾上边……平平淡淡才是真!
他们看着女主的各种操作不禁扪心自问——我干得出这种事吗?我承受得起这种后果吗?这钱真的非要赚吗?
得出的结论是——做不出,
承受不起,
有些钱还是别赚了,当赌狗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主角还拥有赌狗中万中无一的智商呢,
他们这种普通智商更该对牌桌敬而远之!
于是,这部播出前在观众心目中是稳稳的爽剧的剧集播到一半之后,
就成了公认的“戒赌宣传片”。
秦尤伸出手,拿起面前这个盘子里的小汉堡,
仔细端详了一下,深深地觉得,
之前从来没在午餐时间和王导见面真的是一件挺好的事。
这个汉堡还没她半个手掌大,放在盘子上有种很寒酸的感觉,可以说是迷你中的迷你尺寸,一口就能吃下,王导明明已经退出江湖很久了,其实已经完全不需要在下午开盘的这段时间保持绝对的清醒了,居然一直没改掉这个习惯。
秦尤把这小汉堡塞入口中,这顿饭就算结束了。
然后开始说正事。
“这个剧,可能会卖给电视台。
”
秦尤“嗯?”了一声,王导其实一直看不太上电视台,《不眠城》当时火爆成那样,本身质量也过关,想上星的话是件很简单的事,秦尤算当时和王导走得相对较近的那批人,知道他为什么没卖第二轮,因为他不缺钱,而且觉得自己的剧集放电视上是一种“暴殄天物”——他没让hn把他们的倍速键抠了已经算是尊重观众了——完全忍受不了有人断断续续地在电视上看他拍的东西。
所以《不眠城》维持了自己的网剧身份。
《赌徒》也是继续以网剧形式出现,照理来说,王导的心态这几年应该不至于变太多才是。
于是她思考了一下,直接问道:“哪个台?”
王导的脸色突然变得有点古怪:“央一。
”
秦尤沉默了。
两个人沉默了几秒后,同时露出了一个非常古怪的笑容。
秦尤一瞬间有种想要放声大笑的冲动,她最近挺闲的,看了一圈都没什么新剧本值得她演,所以也看了网上对《赌徒》的评价,观众是非常容易跟风的生物,而且一个观点能传播多远多广,往往不取决于这个观点的正确度有多高,而是取决于这个观点“有没有梗”。
观众对《赌徒》这部剧是“戒赌宣传片”的戏谑显然是属于比较有梗的那类,所以说到后来,大家好像都觉得这真的是部戒赌宣传片了,不然怎么会特意塑造这么让人无法共情的主角。
现在好了,直接有官方下场盖了个“正能量”的戳,他们大概是真的看中王导对主角父女两代赌狗的尖锐且精准的刻画,认为这能引起观众对赌狗心理的警惕。
那就是定性了——这部剧对主角是批判态度。
但是其实没人比秦尤更了解王导下笔时的想法。
他没想过要写爽剧,哪怕这个剧的主线梳理出来确实是一个典型的升级流模式。
但他也没想过要批判主角。
他只是很客观地写了一个他心目中的会在这一领域取得巨大成功的角色——资本代言人,够像资本本身,才能在资本场上如此如鱼得水。
称赞她?不是。
批判她?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