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尤与《律师》剧组的这次合作,堪称完美的1+1大于2的范本,《律师》这一集的重播收视率再创新高,秦尤也再一次完成了刷脸任务。
而这时,今年已经过去了大半,《复仇》剧组在德斯特公司的运作下已经闯入了学院评委的视线中,但这才是万里长征的
如果说表面上的奥斯卡是一场光鲜亮丽的盛大派对,
那么私下里为争夺这座小金人而展开的厮杀就没那么登得上台面了。
到了颁奖季,夸张地宣传自己只是基本功,甚至用各种手段搏出位,用各种捕风捉影的绯闻或谣言吸引眼球也只是基本功,
更重要的是,
你要怎么诋毁对手。
什么?你不想做这么龌龊的事?——天哪,
公司砸在你身上的上百万宣传费可不是为了让你临阵脱逃,为了让你的良心好过的。
秦尤倒是没有这种良心上的问题,她对娱乐圈这种一捧一踩的宣传手段非常熟悉,在争夺金象奖的时候没动用过这种手段不是因为她清高,
纯粹是因为没有对手值得她这么做,不如更体面一点,毕竟这种手段用多了是很容易引起反噬的。
但是这次奥斯卡争夺战的对手却十分有力,
她当然得全力以赴。
round1
她的。
如果她的对手换做一个白人女演员,或许还真得稍微避些锋芒,但秦尤是亚裔。
比起非裔,亚裔在好莱坞才是真正的透明人,甚至在整个美国社会,白种人和其他有色族裔来回掰扯歧视问题的时候,亚裔都很透明,哪怕亚裔在美国的人口比例中所占不低,而这个现象究其原因,或许是因为亚裔因为勤劳与聪明导致了他们在美国社会过得还不够糟糕。
在黑人或者墨西哥人控诉智商歧视的时候,亚裔在卷常春藤。
美国追求的一向都是结果公平,很多人天然会觉得——你们亚裔已经过得够好了,不是律师就是医生,十个里面有九个是社会精英,你们还叫什么屈呢?你们才该是把蛋糕让出来的人!
另一方面,亚裔本身偏温和,不爱闹事,但俗话说爱哭的孩子才有奶吃,不闹自然不会有关注。
这些原因叠加之下,便导致亚裔在美国占比明明不低,却多少有点透明的意思。
爱瑞娜的团队便抓住了这一点大做文章——
“奥斯卡需要一个非裔影后,难道就不需要一个亚裔影后了吗?”
“亚裔很少拿自己的少数性说事,是因为我们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在不公的规则和充满歧视的环境内取得成功,而不是因为我们没有受到歧视!”
“我们不应该为勤劳和聪明而受到惩罚!!”
这就像一道引信一般,点燃了大量亚裔的不满——他们已经不满很久了,就像是爱瑞娜团队放出来的那句话一样——“他们不该为勤劳和聪明受到惩罚”,但偏偏现实就是他们不停地在为自己的勤劳和聪明受到惩罚,他们安分守己勤恳努力只是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好一点的教育环境,但越来越多的好学校因为亚裔占比过高而想方设法限制他们的入学。
爱瑞娜团队的宣传稿出来的时机很巧妙,正是美国一所关注度极高,爬藤率也极高的私立高中修改了入学机制导致亚裔入学更困难了的时候,而教育无疑是亚洲人最看中的事,别的不公有时候忍了也就忍了,唯独这个绝不能忍!
所以这一宣传简直说出了他们的心声,全美范围内立刻响起了浩大的响应。
round3,200的完胜。
但除开这所有的撕x,秦尤还有一个真正的优势。
那就是她的经历是个好故事。
甚至可以称得上一句传奇。
别看所有人为了那一座小金人好莱坞多么手段百出,绞尽脑汁,其实最高级的宣传永远只有一种,那就是讲个好故事。
人类永远都有一种对故事的渴望。
他们需要有人来告诉自己这世界不只有平凡的生活,不只有普通无趣的日常——他们需要传奇!真正的传奇!
而秦尤就是这样一个传奇。
爱瑞娜的团队为她联系到了一位知名杂志的撰稿人,这位撰稿人战绩斐然,曾经为数位明星以及数个公司写过软文,效果也非常突出,因为她的文字极具煽动性,几乎是她想将笔下的人物塑造成什么样,读者和观众就会全数买单,而就算是最无趣的人,只要给够了钱,在她笔下也会魅力非凡。
更何况秦尤并不是个无趣的人。
芮妮笑着对爱瑞娜与秦尤说:“这简直是我接过最轻松的工作了。
”
她很快写了一篇关于秦尤的文章刊登在了好莱坞最有名的杂志上。
文章中,她将秦尤的几次挫败几次东山再起,以一种小说般的技法写了出来——美国人总是喜欢这种绝境反击的故事的。
而在文章最后,她轻飘飘地写到——
“或许,她将成为奥斯卡史上的人,耳边都像有海妖在蛊惑般呢喃着这句话一般。
而与此同时,爱瑞娜团队也在尽情地散发着这样的信息——
请为秦尤投票吧,她实在太劣势了——她是外国人,还是亚洲人,奥斯卡从来看不见亚洲人不是吗?如果你不投票的话,或许其他目中无人的老白男评委会忽视她,甚至因为讨厌她的身份而投给她的对手——当然,你是有品味的老白男,这是不一样的。
总而言之,明明是胜券在握的场景,爱瑞娜的团队愣是营造出了一种秦尤绝对拿不到小金人的危机感,试图从而引发评委们的关注与同情。
秦尤前世接近死亡的时候,已经是选秀节目红起来的时候,她见过那些爆红的选秀节目的拉票手段,要她说的话,奥斯卡看上去比那些选秀节目确实高大上得多,但有些东西,倒也没什么差别。
“最佳女主角——秦尤!”
——这是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
“最佳女主角——秦尤!”
——这是美国演员工会奖。
从小前哨到大风向标,
零零总总十几个奖项,秦尤只漏了两三个没能拿下,其他几乎是以横扫的态势拿下了。
秦尤也讲了一万遍她是怎么找到李平导演的,又是怎么在艰苦的条件下完成了《复仇》的拍摄的,
还有后期电影账上已经一分钱都没有了的时候,
她又是怎么孤注一掷地自掏腰包带上所有人来到圣丹斯电影节的。
别说她本就巧舌如簧,
就算是个嘴笨如猪的人,讲上几百遍同样的故事,又在几百遍在同样的位置插入让人会心一笑的段子,应该也已经成为熟练工了。
好在秦尤的外在人设一直都是以她本身的性格为依托而塑造的,
所以至少她不是演了几个月,她只需要表现得不失误而已就行。
不过就算要她演几个月和自己南辕北辙的人设又如何呢,如果她需要这么做才能拿到奥斯卡,
或者说,如果这么做就能拿到奥斯卡,她也绝不会有任何反对意见。
毕竟,
那是奥斯卡。
谁都不会有任何反对意见,
譬如之前提到过的两位女星,
卡洛琳·克莱默和苏珊·阿吉尔,
她俩就为争夺奥斯卡带了不知道多久的面具,克莱默虽然长相锐利而稳重,
定位和秦尤极其类似,但其实她是个小女孩性格,
但这个性格和她的荧幕形象相差过大,不方便配合宣传,
所以自从她饰演了她的成名角色——那位霸气而狠辣的ceo后,她就再也没脱下过脸上的面具了。
而与之相反,
苏珊·阿吉尔其实本身是个内敛沉默的性格,却不得不在全美观众面前演了好几年的脱线傻大妞。
而秦尤只需要演自己。
轻松太多。
不过这或许并不是她不像其他演员那样私底下总是很疲惫崩溃的理由。
像她一样人设与本身性格差别不大的演员其实也有,但他们的精神状态却也少有像秦尤这样稳定的。
明星是一份名利双收的工作,但也是一份容易将人逼疯的工作,发疯的,自杀的,酒精成瘾的,尼古丁成瘾的,甚至偷窃成瘾的,全都是因为被众人瞩目的压力发展而来。
更何况,明明是被那么多人看着,那么多人探究着,那么多人“爱”着,真正理解他们的人却寥寥无几。
除非是本身就脑袋空空理解不了“理解”这个概念的人,否则总会陷入到“为什么没人能理解我呢?”的痛苦中去。
但秦尤不会,她只是想红而已,她不需要任何人的理解,她只需要其他人的瞩目,但她不需要任何人看穿她的表象,理解她的内心——谁又配理解她呢?
不需要来自他人的理解,自然就不会有不被理解的痛苦。
因此,当她站在金球奖的红毯上时,左边是戴了太久的面具所以面具都已经摘不下来了的成名已久的老演员,他们体面而从容,脸上挂着得体的微笑,对这种大场面已经见怪不怪,但眉宇间隐藏着淡淡的疲惫,右边是刚踏入这个名利场的新人,头一次来到金球奖这种大场面,要么是努力装作平静的模样想要掩盖自己的激动与紧张,要么是干脆掩饰都不掩饰一下,就那么在镜头面前表现出自己的兴奋,倒也不失为一种讨喜的表现。
然后就是秦尤,她身上已经有成名演员的笃定,但又带着新人的意气风发,这种独特的气质形成了一种让人移不开眼的魅力,比她的盛装更让人觉得目眩神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