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时三刻,萦绕着半空中的晨雾还未消散,崔燕回便被素云轻声叫醒。
“小姐,该起床梳洗了。”素云催促道:“老爷那边已经派人来催过一次了,说是宫门辰时开,耽误不得。”
今日宫宴本是皇后娘娘千秋寿宴,恰逢赶上宫中金菊盛放,特摆宴席在凤仪宫,邀百官携其家眷共同庆贺。
皇后乃是太子生母,今日宫宴,表面上是赏菊贺寿,实际上是为了给太子选妃,此番用意,满朝文武皆是心照不宣。
东跨院里,崔燕宁也是早早起床梳妆打扮,她今日穿了一件金线织锦华服,胸口处绣着百蝶穿花的绣样,袖口和衣摆都用金线绣了流云的滚边,一颦一动皆是流光溢彩。
她梳了当下最流行的发髻,发间佩戴一只并蒂海棠步摇。
崔燕宁对镜轻抚步摇,脸上带着志在必得的笑容:“这步摇是太子上月赞赏过的。”
原著中,崔燕宁就是在这次宫宴上大放异彩,从此稳坐太子妃之位。
崔燕回靠坐在妆台前,冷眼看着素云为自己挑选衣裳,她平日里爱穿些大红大紫的衣服,将她整个人显得俗不可耐,连颜值都被拉低了几分,如今换上这正常一点的衣裙,但是能看出来原主还是有几分姿色的。
翠柳还跪在外间,额头上的血迹已经凝固,脸色苍白如纸,整个人看起来摇摇欲坠。
“小姐,这翠柳已经跪了一夜了。”素云一边帮崔燕回梳头,一边说道。
“一会儿将她拖到偏房去,留着一口气在。”崔燕回从妆匣中挑出一只白玉珠钗,“要是死了,可就不好玩儿了。”
崔燕回收拾妥当,踏出房门时,东跨院早已人去楼空。
“老爷和二小姐卯时三刻就动身了。”素云低声道,“说是怕路上耽搁,让小姐自行前往。”
崔燕回唇角勾起一抹冷笑。她早料到崔名贤会如此,原主在府中不受宠,连赴宫宴都要被刻意排挤。不过这样也好,省得她还要与那对父女虚与委蛇。
府门外只停着一辆灰扑扑的马车,车辕上坐着个打瞌睡的老车夫。见崔燕回出来,那车夫慌忙跳下车行礼,却连脚凳都忘了放。
素云刚要上前呵斥,却被崔燕回拦住了:“无妨,父亲既然安排了马车,咱也别误了时辰。”
【我去,女配真的转性了?这都能忍?】
【这剧情越来越迷惑了。】
【原本女配是没有参加这场宫宴的啊!】
【我都有点期待后面的剧情了,等不及要看看女配准备干些什么了。】
马车摇摇晃晃,终于是在宫门开钥前赶到了。
进了宫便不许坐马车了,只能步行。
皇后娘娘在宣华殿摆宴,所有亲眷都要先到凤仪宫拜见皇后娘娘,献上祝寿贺礼,再由小宫女引领入席。
崔燕回随着引路宫女穿过重重宫门,远远便听见凤仪宫方向传来阵阵欢声笑语。
今日入宫的人多,光是送贺寿礼,都持续了约莫一个时辰,崔燕回在一旁看得都有些乏了。
崔名贤如今不过是个正五品的吏部郎中,崔燕宁纵然有京城第一才女之称,可在这些名门贵女皇亲贵胄之中,还是稍显逊色。
所以只能在送礼上更加用心,才能在皇后娘娘面前露脸。
皇后生性淡薄,不慕荣华,唯独喜欢前朝隐士的字画。
崔名贤也不知道从哪里寻来了一幅《仙山楼阁图》,由崔燕宁的母亲王氏献给皇后作为贺寿礼。
【就是这幅画,皇后娘娘看见后可高兴了。】
【是啊,连带着对女主都青睐有加了。】
【只可惜,后面发现那幅画是假的,真的竟然在女配母亲林氏家中。】
【不重要,那时候虽然发现了是假的,可皇后娘娘已经死了,并没有多大影响。】
【对,我记得好像是因为真迹的左下角有一个画师留下的“隐”字。】
原来是假货。
崔燕回在心中冷笑,不知道皇后娘娘知道崔家拿一幅假货来贺寿,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崔燕回站在殿侧,冷眼瞧着崔燕宁母女恭敬地将那幅《仙山楼阁图》呈上。皇后娘娘接过画卷,缓缓展开,眼中果然浮现几分欣喜之色。
“这画……”皇后指尖轻轻抚过画上笔触,语气柔和,“笔法飘逸,意境深远,确实难得。”
崔燕回站在王氏身后,唇角噙着一抹若有似无的笑意。她忽然说道:“听说这《仙山楼阁图》难得一遇,平日里母亲都将它保存得很好,我们想看一眼都不允许,不知道今天能不能借着皇后娘娘的光,让我们欣赏欣赏这幅画?”
皇后娘娘得了名画,心情大好,而且崔燕回提出的也不是什么过分的要求,她当场就让自己的两个贴身宫女打开这幅画,供大家欣赏一番。
崔燕回故作迟疑,低声道:“我曾听外祖父提起过,这位隐士每次作画都会在角落留下一个“隐”字做标记。这幅画上……肯定是我外祖父记错了。”
她声音不大不小,恰好能让周围几位贵女听见,却又不会显得刻意。几位贵女闻言,都好奇地转头看她。
她的话音刚落,周围几位贵女的目光立刻投向那两名宫女手中的画卷,窃窃私语声渐起。
“真的假的?崔家难道敢送赝品?”
“听说崔家大小姐的母亲王氏出身商贾,说不定被人骗了……”
“嘘,小声点,皇后娘娘在看呢……”
皇后指尖微微一顿,目光若有所思地扫过画卷的角落处。她抬眸,视线在崔燕回身上停留了一瞬,又淡淡地掠过面色微变的崔燕宁母女。
“画作难得,心意更难得。”皇后温和地说道,抬手让宫女将画卷合上,“替本宫好好收着。”
她虽未点破,但殿中众人都是人精,从皇后避而不谈细节的态度中,已然察觉到了什么。崔燕宁的脸色瞬间煞白,手指紧紧攥住衣袖,王氏没想到会发生这一变故,狠狠瞪了一眼崔燕回。
小小闹剧还没结束,门口宣读拜帖的太监高声喊道,“太子到——”
一瞬间,全部声音都安静下来,殿中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大殿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