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С˵ > 光宗耀明 > 第271章、海的那边是劲敌

第271章、海的那边是劲敌

ͶƼƱ һ½Ŀ¼һ ǩ
    、海的那边是劲敌

    不是不满足于燧发枪,而是朱常洛还望着更远的远方。

    利玛窦那些人被朱常洛用传教的指望吊着,他们目前的活动主要集中在百家苑,军工这一部分则是经由太常寺里分工在百家苑的张鉴和徐光启来与他们交流,再与枢密院和军工园对接。

    张鉴是关中名儒,也曾在边关创制各种守城器械。如今他的外甥王徵这么受皇帝赏识,今年更是高中格物自然科的状元,张鉴已经从理学名儒悄然转换精力到这些工程器械上。

    朱常洛则通过他们与徐光启等人的交流已经知道了,在西方的法兰西,已经有人创制出一种燧发枪。为此,他还得到了法兰西国王亨利四世的接见。

    有目的地利用利玛窦他们就是有这样的好处。

    皇帝感兴趣,利玛窦他们就要投其所好。一方面是大明臣民基于千百年来的历朝历代成就,对他们那些“偏远小国”不了解而产生鄙夷;另一方面皇帝想了解,在这些传教士眼中更没有直接的利害冲突,因此目前确实进行着信息和技术的交流。

    所以仅仅燧发枪是不够的,何况能用的燧发枪目前必定只能大匠手搓,产能、成本都让它无法成为短期内能大规模列装军队的利器。

    那么不如把更长远一点的、更好的思路告诉他们,说不定有所启发,做出什么在如今工艺水平下能实现的新玩意呢?

    在军工园这边剩余的两天里,朱常洛专门与赵士祯他们再研究了一下。

    军工园下一阶段的工作分成了三个重点方向,分别安排人手。

    一是分出一些手上功夫更好的大匠和学徒,想办法继续改进一下如今的这种燧发枪。折衷的办法就是铳管和子弹。装弹其实已经是后膛上弹,只不过子弹口径与铳管内径很难匹配。

    用上锥头凹底的弹头,子弹口径可以稍微做小一些,利用弹药爆炸时的热胀效应让子弹底部凹进去的球面边缘略微膨胀,再于子弹周围抹上油脂润滑,也许良品率能提高很多,而且更高效地利用现有构型火药爆炸时产生的推力。

    、海的那边是劲敌

    搞清楚了这些,大明自制红夷大炮就不成问题了。

    历史上明末大量自制红夷大炮本身就晚不了多少,后来还被女真人缴获很多。

    现在,这种炮被赐名为明威炮。

    “明威炮可大,也可小。”朱常洛在安排完军工园的事之后,则与枢密院的众臣们交流着,“百家苑算出这炮口内径与炮管长度关系的道理殊不容易,再加上这一体冶铸的法子,大明火炮威力能上一个小台阶。如何安排用好,既巩固边镇城防,又能用于野战,枢密院要加紧安排。”

    李成梁虽然遗憾于那燧发枪暂时无法量产,但如今想到前些天见那明威炮足可远射至一里之外、威力还不小,他立刻说道:“如有百门明威炮,即便沉重不已,但只要能想方设法运至前线,摧城拔寨不在话下!”

    “法子不是已经有大匠想出来了吗?”朱常洛笑着说,“只铸炮架和一对轮子,能轻一点是一点。要运时另加一对轮子在跑尾,多用上一些牲畜,拉到地方之后放下炮尾架起来。怎么用好,就是你们的事了。”

    “军工园的人手……”田乐想着马上就要到来的风雨,想了想之后说道,“臣奏请把一些边镇大匠和军匠征调过来。”

    朱常洛笑容收敛起来:“边镇会不会有话说?”

    “以前是朝廷配发军备不利,才允一些边镇铸造军械。如今既有枢密院兵备堂,本该收为一体。”田乐说道,“如今西三边、宣大、辽东总督都是陛下所封侯伯,压住一阵不难。若要如此,所谋划的兵事就要让一些边将领兵同来。”

    朱常洛点着头,明白了他的意思。

    刘綎进封为侯,信号已经明显。皇帝巡视军工园和遮洋总的船厂,也是意在启战。收回放下去的军械制造权、扣除了这部分应拨给他们的军备费,就要补偿他们。

    让他们有机会建功立业,就是一种补偿。

    朱常洛想了想就说道:“若是能成功把他们的注意力都吸引到东北方向,西三边和宣大边防负担会小很多。京营这些年往天枢营和五军都督府标兵营派出去了不少人,后面更要抽调出征。就借此机会,再调一些边将边军编入京营吧。这些事如何统筹,枢密院来拿主意。”

    “臣领旨!”

    田乐说完,朱常洛又看了看邢阶,然后笑了起来:“看完军工园,再去看看遮洋总的船厂。朕为何定要先把北虏、女真和朝鲜的问题解决,看完那边的船厂之后,才好对你们细说。”

    邢阶心里当然还有疑虑。

    天枢营的表现确实令人惊异,军工园里也在不断冒出更多的利器。

    但总体而言,这都算不得已经足以使大明军力脱胎换骨。

    而战事凶险,纵然大明可以主动谋划,一旦开始却不一定会很顺利。

    众臣伴驾时虽然密切商议了一路,邢阶仍旧觉得皇帝想一举解决这么多北面边防的问题太难,更不理解拿下冰天雪地的东北和漠南一带以后如何得大于失。

    毕竟贫瘠啊!

    朱常洛把他的神色看在眼里。

    平日归平日,真要进入备战阶段了,对于未知的战事可能带来的凶险,枢密院重臣们都不算能够思想一致。

    目前没有急迫而巨大的威胁,这种背景下主动启战,枢密院之中的文臣心里顾虑比其他文臣也少不了多少。

    何况打赢了、打下来之后,要经略的都是贫瘠苦寒之地。

    但正如朱常洛所想,他看着的不只是近处,还有远方。

    真正的劲敌,还在海的那边。他们还没来,但他们迟早会来。

    燧发枪也好,明威炮也好,如今实则只是技术水平一致了。

    陆上,家门口,大明只要内部没有大问题,当然不必忌惮谁。

    朱常洛之所以定要拿朝鲜来练刀,正是为了借此机会练一练海军班底。

    只不过朝鲜恰好在东北方向。朝鲜的隔壁,恰好有大明的另一个隐患,建州女真。

    哪件事不是牵一发动全身?

    行进向天津的路上,遣出边墙之外的使者们陆续送回消息。

    最先到的是最近的两个。

    朵颜三卫既已归附喀喇沁万户许久,果然再不奉大明天子之令,这在意料之中,因此天枢营的行动显得更有正当性了。

    而努尔哈赤的反应……令人意外。

    守夜,送走姑父,疲惫。

ͶƼƱ һ½Ŀ¼һ 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