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表格,启动!
朱常洛坐到自己的案桌后,提起笔就大开大合地画。
“让经厂专门雕个板,造印一批这样的纸张,还可以更大一些。”
朱常洛边画边吩咐。
“将来呈到我面前的奏疏,除了重大急事,都先按这个要求誊抄好。把每日的奏疏编个号码,连同这种纪要一起呈进来。纪要得看,奏疏里,遣词用典、言辞语气也有可堪琢磨之处,编好号码便于我再按需查阅。”
田义呆呆地看着他在上面已经写下的内容:撰写日,送达日,呈奏人名,官职,籍贯,年龄……
后面还有类别、纪要、所涉人、所涉衙、所涉地等等等等。
“类别这里要捋一捋,定好几种颜色,誊好之后圈出来。”朱常洛口中不停,“人事、财政、军情、刑案、工程、仪礼、救灾、漕运……”
笔走不停地在类别下面写着例子:“渭川,你应该都看过,按这几类找几本出来,我先誊进来。”
田义一头雾水地去书架那边找了,回来时问道:“殿下,需要这样纪要?”
“需要,这只是、人工表格,启动!
夹在其中的,还有太皇太后尊号,王恭妃进封,后面为太上皇帝和皇太后追加尊号,还有大婚。
本来是太子三礼,但既然很快就要登基,当然就是皇帝大婚了。
日程已经要排到明年以后。
这还不止,还有播州大捷的献俘大礼,马上要进行的皇长子恭代祭祀。
“大宗伯,是不是先把冠礼办了?不然殿下祭祀时,祭服怎么办?若只穿吉服,恐怕不妥,也有失殿下威仪?”
没行冠礼,就没有自己的各种行头。
祭祀的典仪,都有各种规定好的流程和衣着、祭词。
嗣君祭祀天地社稷,为皇帝祈福,为旱情祈雨,他本人是主祭,又是在诸多外臣面前的,分量显然不一样。
他之前都是力保刘綎的。
“与诸奏本、题本一起送到通政使司吧。”
既然是题本,就是公开的。
李化龙先送到兵部,然后汇在兵部题本里一起送到宫中去,用意也是很深的。
不知“皇帝”对此会有什么看法。
田乐想看一看,改天换日之后对兵权会是怎样的看法。
工部那边,内阁刚把谕旨转过来。
“大高玄殿和龙舟之役停了?助工银转为重修皇极殿?”
“让贺盛瑞回来主持?”
工部尚书杨应魁听着底下两个郎官顿时坐不住,目光平静:“这可是善政。科道言官、礼部、工部,都奏请了不少次。”
这两个郎官顿时讪讪地闭了嘴。
是,现在大高玄殿和龙舟的工程与他们有关,而贺盛瑞……
但若是反对这个,恐怕会成为过街老鼠,被科道言官追着屁股撵。
他们只能心神难定地接受这件事的变化。
杨应魁却在工部官厅里默默地思索着,嗣君想起来启用贺盛瑞,这绝对是司礼监大珰们的提醒。
要不然,太后也好,嗣君也好,他们应该都不会专门记得这个人。
用贺盛瑞……颇值得琢磨。
京城另一处宅中,王德完的屁股上已经结痂了,现在稍稍能站起来。
“广安公!广安公!”谢廷赞激动不已地奔来,“好消息!六科都给事要联名上奏,题请原被逮之臣、用迁谪之臣!这都是广安公之言呐!殿下转眼就是嗣君,广安公不必着急离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