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С˵ > 重启1980:我的财富时代 > 第2章  忽悠瘸了未来大佬

第2章  忽悠瘸了未来大佬

ͶƼƱ һ½Ŀ¼һ ǩ
    林卫东盯着窗外光秃秃的树枝,眼神深邃。

    三月的北风依旧凛冽,刮在人脸上像刀子。

    街道上行人稀疏,大多裹着臃肿的棉袄,缩着脖子,步履匆匆。

    偶尔有“二八大杠”自行车叮铃铃地骑过,给这沉寂的小城带来一丝生气。

    启动资金……

    这几个字像冰冷的铁块,沉甸甸地压在心头。

    这是最现实,也最迫切的拦路虎。

    跟父母要?

    林卫东想都没想就否决了。

    家里什么情况他一清二楚,母亲那个锁着的饼干盒里就算有点私房钱,也是省吃俭用攒下的应急钱,是全家人的底线,他绝不能碰。

    跟亲戚朋友借?

    更不现实。

    他一个刚高中毕业,连份正经工作都没有的毛头小子,谁会信他能做什么生意?

    别说借钱,不被当成想学坏、拿钱瞎混而被数落一顿就谢天谢地了。

    林卫东的脑子飞速转动,检索着前世今生的记忆碎片。

    小城里的人物在他脑海中一一闪过。

    供销社的主任?国家干部,不可能。

    粮站的会计?胆小怕事,更不可能。

    几个有点小钱的个体户?门路不对,凭什么信他?

    筛选了一圈,目标渐渐清晰。

    必须找一个胆子大、脑子活、不拘泥于现状,并且手里可能有点活钱的人。

    忽然,一个略显肥胖,脸上总是挂着几分市侩又带着点热络笑容的身影,猛地从记忆深处跳了出来。

    王胖子!王富贵!

    林卫东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

    对,就是他!

    前世这位在本市也算混得风生水起,颇有些能量的“王老板”,这个时候应该还在社会底层摸爬滚打。

    具体来说,是在人流最密集的火车站附近讨生活。

    他记得很清楚,这家伙是小城里最早嗅到时代变革气息的那一小撮人之一,脑子活络,胆子极大,为了赚钱什么都敢尝试。

    更关键的是,林卫东隐约记得一个传闻。

    王胖子在真正靠倒卖发家之前,除了明面上摆摊卖点烤红薯、瓜子花生之类的小零碎,私下里似乎还偷偷摸摸做着“帮人周转”的营生。

    说白了,就是放点利息不低的小额短期贷款,赚点风险钱。

    这绝对是一个值得尝试的突破口!

    就算王胖子现在还没开始放贷,凭他那股子不安分的精明和无利不起早的本性,也最有可能被自己描绘的“商机”所打动!

    赌的就是他的野心和赌性!

    这个念头一定,林卫东立刻行动起来。

    他蹬上那双鞋头已经有些开裂的旧球鞋,对正在厨房里准备午饭的母亲王秀兰喊道:“妈,我出去转转,看看火车站那边有没有什么零活能干!”

    “哎,去吧去吧,”王秀兰的声音从厨房传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和期望,“天冷,多穿点。要是碰见有招工的,机灵点,嘴甜点问问人家条件。”

    “知道了妈!”

    林卫东应了一声,推开那扇每次开关都会发出“吱呀”抗议的破旧木门。

    熟悉的街景带着八十年代特有的粗粝气息扑面而来。

    低矮的红砖平房鳞次栉比,斑驳的石灰墙上用白漆刷着巨大的标语——“发展经济,保障供给”。

    空气中弥漫着挥之不去的煤烟味,混杂着北方初春泥土解冻的气息。

    路边的国营商店玻璃窗擦得不算明亮,里面稀疏地摆放着一些样式单调的商品。

    林卫东加快脚步,凭着记忆朝着火车站方向走去。

    那里是小城信息最流通、机会也最多的地方。

    大约十五分钟后,喧闹嘈杂的人声隔着一条街就传了过来。

    火车站广场,永远是这个时代小城最龙蛇混杂也最富生机的地方。

    南来北往的旅客,吆喝叫卖的商贩,戴着红袖章的民兵,还有像他一样眼神四处逡巡、寻摸机会的闲散青年。

    林卫东目光锐利地一扫,很快就在广场边缘,靠近出站口的一个角落,找到了那个熟悉的目标。

    一个用汽油桶改造的、冒着腾腾热气的红色烤炉推车。

    旁边,一个穿着厚实旧棉袄,脸蛋被寒风吹得红扑扑的胖乎乎青年,正费力地翻动着炉膛里的红薯。

    正是王胖子,王富贵!

    二十出头的年纪,圆脸上已带着几分与年龄不符的精明和生意人的热情。

    虽然穿着普通,冻得鼻头通红,但那双小眼睛里闪烁的光芒,却透着一股不安分的活力。

    他正扯着嗓子吆喝:“烤红薯嘞!刚出炉的热乎乎的烤红薯!又香又甜,大哥,来一个暖暖身子!”

    林卫东没立刻上前,在旁边观察片刻。

    王胖子的生意还行,焦糖香味诱人,红薯个头也实在。

    十几分钟卖了五六个,收一毛五到两毛不等。

    靠这小生意糊口,攒点小钱没问题。

    等到旁边暂时没顾客,他才慢悠悠踱步过去,脸上挂着自来熟的笑容。

    “胖哥,生意兴隆啊。”

    王胖子正低头添煤块,闻言抬头,审视地打量着林卫东,眼神警惕:“这位兄弟,面生啊,有事?”

    火车站这地方,三教九流,他不能不防。

    “王富贵,王哥,不认识我了?”林卫东笑了笑,语气熟络,“我是林卫东,红星家属院的,林建国的儿子。小时候咱俩还一起掏过枣子呢,你忘了?”

    王胖子愣了下,仔细辨认片刻,恍然大悟,警惕化为热络:“哎呦喂!是卫东兄弟!瞧我这记性!你小子都长这么高了!”

    他热情地用沾着黑灰的手拍了拍林卫东的胳膊,“听说你高中毕业了?现在在哪儿发财呢?”

    “发什么财啊,这不正没着落,到处找门路嘛。”林卫东顺势叹气,目光落在烤炉上,带着羡慕,“看胖哥你这生意多好,心里羡慕。不知道胖哥……除了烤红薯,还做不做别的营生?”

    他故意把“别的营生”四个字说得意味深长。

    王胖子脸上的笑容微微一滞,眼神瞬间锐利起来,像只警觉的狐狸。

    他警惕地左右瞟了瞟,压低声音凑近:“卫东兄弟,你这话啥意思?”

    林卫东心中一喜,赌对了!

    他脸上不动声色,反而露出神秘笑容,同样压低声音:“胖哥别紧张,没别的意思。就是想跟你谈笔买卖,保证稳赚不赔,就是不知道你敢不敢干。”

    “买卖?你能有啥买卖?”王胖子狐疑地打量着他,想把他看穿,“犯法的事儿咱可不干!”

    “当然不犯法,紧跟政策的好买卖。”林卫东胸有成竹,“不过现在得保密。”

    这话激起了王胖子的好奇心。

    他眯起眼睛,重新审视着眼前的林卫东。

    这小子穿着寒酸,但那股沉稳自信的气度,不像个普通高中毕业生。

    “行啊你小子,学会卖关子了。”王胖子哼了一声,好奇心更重了,“说说看,什么买卖?”

    林卫东再次确认周围,用极具诱惑力的语气说道:“三十块!我只需要三十块钱的启动资金!”

    “三十块?”王胖子愣了下,随即皱眉,“三十块钱干什么?”

    “这你别管。”林卫东迎着他的目光,眼神锐利自信,“我只能告诉你,这三十块,绝对能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益!风险有,但利润更大,大到你不敢想象!”

    他顿了顿,加重语气:“胖哥,你做‘周转’,不也是在赌眼光和魄力吗?一周,就一周,我还你六十块!我家就在红星家属院,跑不了庙,你怕我赖账?”

    “三十块可不是小数目。”王胖子沉吟,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衣角,眼神挣扎。

    这钱是他辛辛苦苦烤红薯攒下的。

    “你怎么保证一周就能翻倍?钱是大风刮来的?”王胖子不信。

    “因为我知道一条稳赚不赔的门路!我知道那东西在咱们这小城有多稀罕!”林卫东斩钉截铁,“一周翻一倍都是保守估计!”

    “胖哥,信我林卫东,这三十块,就是你我合作的开始,以后赚钱机会多的是!不信,我现在就走,当我没来过!”

    林卫东不再说话,静静看着王胖子,等他决定。

    王胖子被看得心烦意乱,天人交战。

    风险很大。

    可林卫东说得对,富贵险中求!

    他隐隐觉得,这小子真有点门道。

    那股自信,太有感染力了。

    最终,王胖子一咬牙,下定决心:“好!卫东兄弟,我王富贵就赌一把!这三十块,我借给你!”

    他警惕地看了看四周,从贴身内兜掏出布包的小钱包,小心翼翼数出三十块钱,大多是皱巴巴的毛票和零钱,数了两遍,才依依不舍地递过去。

    “卫东兄弟,这可是我的血汗钱!说好了,一周!连本带利还我!要是回不来或者赔了……”

    王胖子眼神变得狠厉,“你知道我的手段!”

    林卫东接过钱,仔细点了一遍,郑重放进口袋,拍了拍。

    沉甸甸的分量,是希望的开始。

    “放心吧,胖哥!我林卫东一口唾沫一个钉!一周后,六十块奉上!到时候,想入伙咱们再详谈,保证让你赚得盆满钵满!”

    “好!我就等你消息!”王胖子点点头,重新吆喝起烤红薯,眼神却时不时飘向林卫东离去的背影,带着期待和不安。

    林卫东紧了紧口袋里的三十块钱,心脏砰砰直跳。

    第一步,成功!

    他深吸一口带着煤烟味的冷空气,感受着这熟悉又陌生的时代气息。

    不再停留,转身大步流星地朝着长途汽车站的方向走去。

    省城,我来了!

    我的黄金时代,就从这三十块钱,正式开启!

ͶƼƱ һ½Ŀ¼һ 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