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С˵ > 三国之风起辽东 > 第31章  陈远舌战李儒
    “近日街头有童谣曰‘东头一个汉,西头一个汉,鹿走入长安,方可无难斯’。”李儒率先站出来,拱手开口:

    “我思此言‘西头一个汉’,乃应高祖旺于西都长安,传至十二帝。”

    “‘东头一个汉’,乃应光武旺于东都洛阳,今亦传十二帝,天运合回,迁回长安,暗合天数!”

    董卓闻言,点了点头:“按汝所言,确实如此!”

    陈远心头一紧,他知道历史上十八路诸侯讨董,董卓迁都长安,导致洛阳被焚,生灵涂炭。

    而传国玉玺,也被进入皇宫救火的孙坚所得。

    原本他以为他败了十八路诸侯,按照蝴蝶效应,董卓应该继续盘踞洛阳才是。

    没想到历史的修正性,正冥冥之中,让董卓生出迁都长安的想法。

    按照历史进程,董卓迁都长安后,司徒王允巧施连环计,导致董卓和吕布父子反目

    想到此处,陈远当即出列:“太师,末将以为此事不妥!”

    “哦?陈将军有何高见?”董卓有些惊讶陈远会站出来,眯起眼睛问道。

    陈远深吸一口气,回想着近日和郭嘉分析出的天下各州利弊,站直身子,朗声道:

    “洛阳地处中原,四通八达,乃天下枢纽,若迁都长安,有三弊!”

    “那你说说是哪三弊?”

    “长安远离中原,难以掌控天下,此一弊也!”陈远伸出指头。

    “长安地处西陲,粮草转运困难,此二弊也!”

    “洛阳经营数百年,城池坚固,仓廪充实,弃之实在可惜,此三弊!”

    李儒摇了摇头,走到厅内悬挂着的巨大舆图面前:“达毅此言差矣!”

    “洛阳虽好,四通八达,连接许昌、晋阳、邺城、宛城等大城,如今关东诸侯虎视眈眈,若再度发兵,洛阳四面受敌。”

    “而洛阳,仅有汜水关、虎牢关两座天险而守。”

    “再看长安,稳居后方,占据要地,往下就是益、荆二州,益州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乃天府也’。”

    “昔日高祖正是靠着此处,才能一展宏图。”

    说到这儿,李儒看向董卓,见董卓点头,这才指着舆图,继续开口:

    “再说荆州,东挽江汉,西枕巴蜀,南瞰东南,北接中原,往东北越三关,可威胁豫州;往东南走随枣走廊,直趋沔口。”

    “东可进入南阳直指洛阳,西经蓝武道可抵关中,沿长江逆流而上,能直捣巴蜀,顺流而下,可进袭东南。”

    “长安往后,就是西凉,西凉乃是我等发家之地,若有一日长安有失,也可退入西凉,东山再起。”

    “至于粮草转运,长安自有八百里秦川沃野,何愁粮草不足?”

    说完后,李儒抬头看向陈远,眼中闪过一丝笑意,等待着陈远的下文。

    陈远不慌不忙,继续辩解:“文优先生所言,末将不敢苟同。”

    “如今各路诸侯相互攻伐不断,无暇他顾,岂会再度起兵图谋洛阳?”

    “至于粮草,若是迁都长安,仅粮草转运一项,每年就要耗费大约三百万石,这还不算民夫损耗。”

    李儒脸色微变:“陈将军这是危言耸听!”

    陈远背过双手,缓缓踱步:“据我所闻,洛阳现有存粮八百万石,可供十万大军三年之用。”

    “迁都长安,仅运输途中损耗就要达到两成,更不用说沿途民夫征调,将导致春耕荒废,来年必有大饥。”

    “与其迁都长安损耗粮草,不如将这些粮食分发军中,三军将士岂不誓死戍卫洛阳?”

    此话一出,李傕、郭汜、牛辅等人纷纷点头,表示认可。

    大家都是行伍中人,自然知道让麾下士卒吃饱和吃好,是两种概念。

    听到这里,董卓眉头紧锁,似在思考。

    陈远连忙乘热打铁:“洛阳历经十二帝,城中富商无数,若是迁都,无异于扔下了无数财富钱粮。”

    “放弃洛阳,诸侯便可长驱直入,遥望长安,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哈哈,好一个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李儒突然一笑:

    “迁都之时,捉拿富户,驱逐百姓,挖掘皇陵,火烧官府,纵然诸侯夺下洛阳,只不过是一座弃城尔。”

    听着李儒“妙计”,陈远嘴角抽搐,李儒,字文优,人送外号李有毒,果然没冤枉他。

    “眼下天下大乱,诸侯纷争,若是这般作为,必然引发民怨,不利于大业。”

    “再者,洛阳城高池深,城墙高达十丈,护城河宽达三十丈,若迁都长安,这些防御工事都将废弃,实在可惜。”

    李儒冷笑一声:“陈将军未免太过保守!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些许损耗算得了什么?”

    陈远针锋相对:“错!治国如治家,当精打细算,若一味好大喜功,只怕未成大事,先失民心!”

    董卓听到“民心”二字,神色微动。

    厅内众人将全部心神放在李儒和陈远的争辩上,却没发现,厅外走廊上,一道白衣胜雪的倩影以然伫立多时,美眸盯着正在指点江山的陈远,秋波涟涟。

    陈远瞥见董卓那微变的神色,继续开口:太师,洛阳乃天下中心,四方来朝,若迁都长安,不仅劳民伤财,更会失去天下人心。”

    “末将以为,当务之急是整顿军备,安抚民心,而非迁都避祸!”

    “我等战将千员,兵马无数,岂惧天下诸侯来攻,大不了一战就是!有何惧哉?”

    一句“大不了一战就是”,顿时激起在场众将心中早已沉寂在酒肉女色中的血性。

    众将纷纷审视内心,是啊,大不了一战就是了,又何惧哉?

    李儒还要再辩,吕布突然出列:“义父,孩儿以为陈将军所言极是,洛阳乃天下枢纽,岂可轻弃?”

    “若诸侯来犯,儿愿率铁骑迎战,必不让义父失望!”

    话音落下,厅中众将齐齐大步而出,双手抱拳,齐声大吼:

    “若诸侯来犯,我等愿死守洛阳,半步不退!”

    众人的大吼响彻云霄,就连大厅,都略微有些颤抖。

    而厅外那抹倩影,也在震天的吼声中,勾起嘴角,翩然离去。

    李儒揉了揉被震得生疼的耳朵,苦笑一声,退到一边。

    他知道,这场争辩,陈远已经赢了。

    若是他再站出来不依不饶,不但失了风度,更是要直面一众武将。

    虽然他输了,但是否迁都,还在董卓。

    此时的董卓,看着下方气吞万里如虎的众将,思绪早已飘到那个黄沙漫天的凉州边境。

    当年那个血气方刚的少年郎,哪怕对上十倍的羌人,也敢率军高举马槊冲杀。

    可笑这些年身居高位,一身胆气,尽都被酒色名利磨的一干二净。

    对上那些土鸡瓦狗般的诸侯,竟然心生惬意,涌出想要迁都避战的心思。

    他堂堂太师,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当头来,竟没一个弱冠少年活的通透,属实可笑。

    “好了,咱家有些困了,今日就先到这儿,迁都之事,来日再议,都退下吧!”

    有了董卓发话,众人自然不敢再言,纷纷起身告退。

    陈远见状,拉起蒙统匆匆往外走去,若是董卓执意迁都,他还得早做准备。

    不料董卓的身影突然从身后响起:

    “文优、奉先、达毅,你们三人留下!”

ͶƼƱ һ½Ŀ¼һ 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