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С˵ > 大明:我朱允熥,请爷爷退位禅让 > 第4章  大批量造
    民望值超过十万后,朱允熥立刻就换了燧发枪制造图纸。

    下一秒,他的手里就多了一张图纸。

    不过,看着手里的图纸,朱允熥脸上并没有特别开心的表情。

    虽然造燧发枪不算难,但要大批量造就不容易了。

    工匠不懂,他可以亲自教。

    造燧发枪的材料无非就是铜、铁、木头这些,到处都能找到。

    关键是那个火药。

    这东西在大明朝可是管制物品,想大量买根本不可能,连造火药的原材料都管得死死的。

    要是没有那个东西,就算是燧发枪再厉害,也不过是个铁疙瘩,只能用来砸人。

    “要大批量生产燧发枪,关键是要找到做那玩意的原材料矿。”

    朱允熥小声嘀咕了一句,忽然想到什么,嘴角翘起:“不过,先造一批燧发枪也不是不行。”

    一般建城用的石头都是从山上挖的。

    要快速挖石头,通常要用那种东西炸山。

    朱允熥已经给老爷子递了奏折,提到扩建海城的事了。

    现在吴王手头存点东西,老爷子应该不会多想,但量不能太大,得控制在做几杆燧发枪所需的范围内。

    朱允熥正研究燧发枪图样,琢磨教工匠的事,姚少宝一脸忧愁地来了。

    “正好,去工坊找十个机灵好学的工匠,我有事吩咐。”

    朱允熥抬头看他一眼,吩咐完,发现姚少宝不像平日那样直接去办事。

    “怎么了?还有别的事?”

    “殿下,粮不够了!”

    姚少宝深吸口气,声音有些颤,“粮不够了?”

    朱允熥愣住,“不是说够二十万灾民吃一个月吗?”

    “殿下,我是按常规赈灾算的,可您……”

    姚少宝苦笑着,“您不仅给稠粥,还一日三顿,耗粮速度是正常的五倍多。”

    “现在才一半灾民到,要全到了,我们这点粮撑不过五天。”

    听完这话,朱允熥明白了,这事确实是他估算错了。毕竟以前没经历过赈灾,他参照的是扩建海城民夫的粮食标准。

    “殿下,剩下这点粮撑三天都难,还得灾民不再增才行,多了真扛不住。”

    姚少宝忧心忡忡,“要是没新粮进来,别说帮灾民了,我们自己都得挨饿。”

    这不是危言耸听,这是事实。还有更糟的他没说。

    人心最难测,现在殿下每天三顿稠粥帮城外灾民,他们都很感恩。

    可一旦没粮了,谁知道他们会做出什么事。你知道不,城外至少十万灾民,我们城里两千将士根本管不过来。万一出点乱子,殿下自身都危险。

    “买来的粮什么时能到海城?”

    一开始听说二十万灾民来,朱允熥就知道粮不够,马上让姚少宝派人去买粮。

    你说种红薯土豆就行?哪那么容易,不像豆芽几天长成,它们得时间才能熟。冬天露天种不行,只能在玻璃棚里,可玻璃太慢,大半个月才建十个棚。

    想大面积种,玻璃厂还得加班一个月。

    “北方今年雪大,小地方粮早没了,我们只能去远地买,来回时间长。”

    姚少宝严肃地说,“最早出发的买粮队,七天才回海城。”

    “七天,那就是四天没粮吃。”

    朱允熥用手摸着下巴思考,这结果让他挺意外的。

    “殿下,咱们要不要从今天开始按平常的赈灾粮标准给灾民熬粥?”

    姚少宝想了想提议道,“这样或许能撑到第一批买粮的队伍回来。”

    “不行!”

    朱允熥想都没想就否决了。

    虽然一开始他对该发多少赈灾粮没概念,才弄成如今这个局面。可即便事先知道情况,他还是会这么干。他召集灾民一是为了提升系统里的民望,二是想让自己的领地多些人口,这样才有足够的人手搞建设呢。每天只给灾民一碗米汤,他们想帮忙也没那个力气。

    直到现在,朱允熥都没让他们干活,也是为了让灾民先恢复点体力。

    “那些灾民现在身体怎么样?”

    朱允熥突然问。

    姚少宝愣了一下,殿下不是在谈粮食的事吗,怎么问起灾民的身体状况了?

    不过他还是赶忙回答:“除了刚到海城的那些人,其他人状况还好,很多人都说要帮忙修城墙,报答您的恩情。”

    “嗯!”

    朱允熥点点头表示满意,这次分发粮食总算看到了一些效果。

    “你去趟城外安置灾民的地方,把一万个身体强壮的男人叫来。”

    “殿下,您有办法了?”

    姚少宝眼睛一亮,紧紧盯着朱允熥问。

    “不就是缺四天的粮食嘛,小菜一碟!找老天爷要点呗!”

    朱允熥挥挥手说,“赶紧去叫人,我们这就去想办法弄粮食。”

    “好嘞!”

    姚少宝一听乐开了花,之前的愁眉苦脸瞬间不见,至于去哪里弄粮食,他压根不在意。

    ……

    应天府,明皇宫里的奉天殿。

    由于朱允熥突然间成长迅速,再加上二十万灾民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朱元璋一直密切关注着海城那边的情况。监视海城的锦衣卫天天向应天府汇报消息。

    古代没有即时通信工具,所以消息传得很慢。比如朱元璋现在拿到的最新消息,其实是七天前传回来的。

    “发稠粥?一天三次?”

    朱元璋看着锦衣卫送来的消息,整个人都傻眼了,“这孩子是不是疯了,这点粮食能烧几天!”

    “简直是胡闹!”

    朱元璋气得直跺脚,但更多的是为那二十万灾民担忧。

    捕鱼儿海那边偏僻,周围的城池能自己养活自己就不错了,根本没办法救济灾民。

    也就是说,如果朱允熥的粮食用完了,那二十万灾民可能会大批饿死冻死。

    这事要是闹大了,会影响大明的民心的。

    “陛下,吴王殿下之前没管过赈灾的事,不懂也很正常。”

    陈洪见朱元璋生气赶紧劝解,“吴王殿下心地善良,爱护百姓,肯定是想让灾民吃饱,只是缺乏赈灾经验。”

    “哼!”

    朱元璋冷哼一声。

    朱元璋冷哼一声,虽对朱允熥做事不细致仍有些不满,但已不想责罚他了,毕竟这份爱惜百姓的心意实在难得。

    “蒋瓛,各地送粮的队伍走到哪儿了?”

    “最快的还得几天才能到海城?”

    “瞧朱允熥那小子折腾的,手里这点儿粮怕是撑不到天了。”

    朱元璋嘴上说不帮朱允熥收拾局面,心里却在琢磨怎么支援他。

    “皇上,本来这些粮是运去西北和北方几个驻军的地方,现在突然改道,加上北方雪下个不停……”

    “别啰嗦了,直说,最快什么时候粮能到海城?”

    朱元璋不耐烦地哼了一声。

    “十天!”

    蒋瓛简短作答。

    “不成,太慢了!”

    一听要十天,朱元璋眉头立刻皱紧,随后下令:“不管路多难走,五天,必须五天,第一批粮得到海城。告诉我是能做到还是做不到?”

    “皇上,一定可以!”

    蒋瓛坚定回应。

    他在锦衣卫待得久了,深知洪武皇帝这样的神情意味着什么。

    要是胆敢说个‘不’字,别说指挥使的位置保不住,还可能因失职被抓进大牢。

    锦衣卫衙门里。

    蒋瓛从宫里回来,马上写了封密信,打算调动附近负责运粮的锦衣卫。

    让户部的人五天内把粮送到海城简直不可能,所以他唯一的选择就是动用锦衣卫的力量。

    为了快点传令,蒋瓛用了锦衣卫仅有的那只海东青。

    “一定要完成任务,否则锦衣卫可就大祸临头了。”

    看着海东青迅速飞远,蒋瓛在心里默默祈求。

    作为锦衣卫指挥使,他很清楚,如果五天内粮没送到,后果会有多严重。

    灾民大批冻死饿死,会引发大乱的。

    虽说这事是吴王搞出来的,但朱元璋会全怪吴王吗?

    显然不会,吴王毕竟是皇孙,且捕渔儿海那件事让朱元璋越发看重他。

    所以到最后,这责任全得落到运粮的官员头上,如今还得加上锦衣卫。

    ……

    朱允熥这事闹得挺大。

    不只是远在应天府的朱元璋,北平的朱棣、大宁的朱权、辽王朱植这些边疆王爷也都一直在关注着。

    “疯了,朱允熥这小子肯定是疯了,哪有这样救灾的!”

    朱棣一听朱允熥的救灾方式,立刻就怒了。

    “就他那点儿粮,这么分发,最多撑十天。”

    “这次,就算父皇派来的救灾队也赶不上了。”

    “朱允熥这是自寻死路!”

    “要是真有灾民大批饿死冻死,父皇绝不会放过他的!”

    朱棣被朱允熥的做法气得几乎昏过去。

    因为大哥朱标的关系,他对这个侄子一直很照顾。

    朱棣正在为侄子朱允熥头疼呢。这小子真是胆大包天,居然搞起大工程,扩建城墙不说,还招工人,每天给三十文工钱。家里钱都不够用了,他倒好,说灾民只要肯干活就管饭,这还能忍忍。不过,老爷子已经在背后帮他收拾残局了。

    更让人震惊的是,这小子赈灾居然用稀粥,还一天三顿!这种待遇连普通民夫都享受不到。这下好了,老爷子想帮忙都没机会了。

    探子回来报告说,最近的赈灾队伍至少要十天才到。可按朱允熥现有的粮食,最多撑三天。这七天时间,足够饿死人了。现在只能指望朱允熥派去买粮的队伍快点回来。

    朱棣正想着这个唯一的机会,姚广孝回来了。一开口,就把朱棣最后的希望打破了。他说,朱允熥的运粮队最快也要七天后才能回海城。朱棣听得脑袋嗡嗡响,心说完了,看来没人能救他了。

    虽然时间从十天缩短到了七天,但结果一样。姚广孝安慰说,朱允熥可能有别的计划,但朱棣不信,他明白,没有粮食就是没辙。姚广孝也承认朱允熥聪明,可经验不足。朱棣叹了口气,决定听天由命,或者看看老爷子能不能想出办法。

    听到这些,姚广孝也没话说了,这情况确实没别的路可走。

    另一边,朱权在大宁听说这个消息,也愣住了。他原以为这傻侄子开窍了呢,没想到又是这么个荒唐的主意。一天三顿稀粥,这也太蠢了吧。

    话说回来,你要是真想救这场灾,最起码也得好好想想吧。仓库里的粮食还能撑多久?出去买粮的队伍能不能及时赶回来?朝廷的救济粮又什么时候能到?

    你不做任何计划,就敢打开粮仓放粮,老朱权也不知道该夸你心系百姓,还是该骂你脑子进水了。

    “王爷,您也别太担心啦,说不定吴王心里头有数呢!”

    宁王妃张氏给朱权披上了貂皮大衣,帮他在寒风中挡挡冷。

    她笑着说道:“上次吴王来大宁的时候,我就觉得他是个挺精明的人,应该不会干这种糊里糊涂的事吧!”

    “他确实聪明,但救灾这事他可是第一次碰呢!”

    朱权摇摇头笑了下,想起自己刚开始处理事情的时候,和现在朱允熥的样子也没什么区别。

    聪明是聪明,就是没经验,做起事来总是事倍功半。

    更别说朱允熥这次是被老爷子派去捕鱼儿海当塞王,一点经验都没有,不出岔子才怪。

    ……

    广宁州的辽王朱植听到这事,也是一声叹息。

    “我这个傻侄子,哎!”

    朱植叹了口气,“这下他自个儿把自己陷进去了。”

    几乎所有人都觉得朱允熥这次是躲不过去了,肯定会被老爷子狠狠训一顿。

    可咱们的主角朱允熥呢,这时候已经穿戴整齐,在系统商城里买了点东西,满心欢喜地往城外走。

    他准备去找老天爷要点粮食。

    另一边,姚少宝也以最快速度挑选了一万名身体强壮的灾民。

    灾民们等得急了,在私下嘀咕吴王找他们到底要干什么。

    “吴王找我们来到底要干嘛?”

    “这还用猜吗,吴王这次挑的都是壮劳力,肯定是让我们去帮忙修城墙!”

    “不太像,要是修城墙的话,直接带我们去工地分配工作不就行了,还用得着专门召集我们?”

    “对,吴王的大管家还让我们跟家人告别,明显是要出远门。”

    “管他呢,吴王对我们这么好,他说什么我们都照办!”

    “没错,我们一家五口的命都是吴王救的,他让我们干什么我们都愿意!”

ͶƼƱ һ½Ŀ¼һ 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