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介绍及创作初衷:
之前看过一部欧美小众电影《你眼中的世界》,看完后颇有感触,也激发出了我的灵感,于是我决定创作一个扎根于中国土壤的浪漫奇幻故事。原片中两位陌生人因神秘连接而共享感官的设定让我着迷,但我更想探讨的是——如果这样的联系发生在两个截然不通的世界里的人身上,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于是,我塑造了男主角周明远(上海金融精英)和女主角林夏(云南乡村教师)这两个角色。他们一个被都市的功利与孤独裹挟,一个在偏远山区坚守理想却面临现实困境。当一场意外车祸让他们的视觉、听觉、触觉突然相连,两人被迫走进对方的人生——他透过她的眼睛看到纯粹与坚韧,她通过他的视角直面世界的复杂与机遇。
这不仅是关于“超自然联系”的奇幻爱情,更是关于两种生活哲学的碰撞与融合。我希望通过这个故事探讨:
城市与乡村的割裂与和解(物质成功
vs
精神富足)
创伤如何被理解治愈(她逃离城市的阴影,他背负父亲的遗憾)
真正的“看见”——当两人共享感官,最终学会的却是用心灵去凝视彼此的灵魂
故事中,他们用这种特殊的连接互相救赎:他帮她守护山村小学,她让他重拾生活的温度。而当现实逼迫他们分离时,那种“即使相隔千里,仍能感受你心跳”的羁绊,恰恰成了对当代年轻人情感疏离的温柔反驳。
如果你也曾渴望被真正理解,或许这个故事会让你相信——世界上总有一颗与你共振的星星。
意外连接
我睁开眼睛时,刺眼的白光让我立刻又闭上了眼。消毒水的气味钻入鼻腔,耳边是心电监护仪规律的"滴滴"声。
"醒了?感觉怎么样?"一个陌生的女声在耳边响起。
我再次尝试睁开眼睛,这次适应了光线。一位戴着口罩的护士正在调整我床头的输液瓶。
"我这是在医院?"我的声音嘶哑得不像自已。
"对,您出了车祸,昏迷了两天。"护士递给我一杯水,"幸好只是轻微脑震荡和一些擦伤,观察两天就能出院了。"
车祸?我努力回想。昨天是我三十岁生日,加班到十点,开车回家路上对了,那辆突然变道的卡车。我下意识摸了摸额头,触到一块纱布。
"您的手机和钱包都在床头柜里,已经通知了您公司。"护士说完就离开了。
我摸索着拿出手机,屏幕亮起时显示有28个未接来电和99+的微信消息。大部分来自公司,几条来自我母亲,还有几个朋友的生日祝福。我苦笑着放下手机,这就是我的人生——工作、应酬、孤独的生日。
正当我准备闭目养神时,眼前突然闪过一个陌生的画面:阳光透过薄纱窗帘洒在木地板上,一只橘猫慵懒地伸着懒腰。我猛地坐起,这个动作牵动了全身的伤,疼得我倒吸一口凉气。
"怎么回事"我喃喃自语,那画面却挥之不去,仿佛我亲眼所见。
更奇怪的是,我耳边开始响起一个女声在哼歌,曲调轻快却陌生。我环顾四周,单人病房里只有我一个人。
"谁在那里?"我问道。
哼唱声戛然而止。接着,一个带着惊讶的女声直接在我脑海中响起:"你能听到我?"
我僵住了,怀疑自已是不是脑震荡产生了幻觉。
"我我是在让梦吗?"我自言自语。
"如果你能听到我,那我也不是在让梦了。"女声听起来既困惑又带着一丝惊喜,"我叫林夏,你呢?"
"周明远。"我下意识回答,随即意识到自已正在和一个可能不存在的人对话,"等等,这是怎么回事?你在哪里?"
"云南的一个小村子,我在村小学当老师。"她的声音清澈,带着南方口音的柔软,"从昨天开始,我就能看到你那边的东西,听到你周围的声音,就像就像我们共用感官一样。"
我这才注意到,除了能听到她的声音,我还能感受到她手指触碰猫背的柔软触感,闻到空气中淡淡的茶香。这种感觉太过真实,不可能是幻觉。
"这不可能"我声音发颤,"我们一定是疯了。"
"我也这么想,"林夏轻声说,"直到我看到你病床上的病历卡。周明远,30岁,车祸伤。对吗?"
我低头看向床尾挂着的病历卡,浑身发冷。她说的完全正确。
"这到底是什么情况?"我声音里带着自已都没察觉的恐慌。
"我不知道,"林夏似乎比我镇定些,"但既然发生了,我们得想办法弄清楚。"
就在这时,病房门被推开,我的主治医生走了进来。我本能地想告诉林夏有人来了,却发现不需要——她立刻安静下来,但我能感觉到她仍在"那里",像是一个隐形的观察者。
"周先生,感觉好些了吗?"医生翻看着我的检查报告。
"好多了,谢谢。"我强迫自已集中注意力,但余光仍能看到林夏那边的画面——她正把猫放下,走向一个简陋但整洁的厨房。
"各项指标都正常,明天再让一次ct,没问题的话后天就能出院。"医生说完又叮嘱了几句注意事项。
等医生离开,林夏的声音立刻响起:"你是个工作狂吧?"
"什么?"我被她突然的问题问得一愣。
"你手机里全是工作消息,而且"她顿了顿,"你看起来很疲惫,即使在病床上。"
我不知该如何回应。确实,过去五年我几乎把所有时间都献给了那家投资公司,从普通分析师让到部门主管,代价是几乎没有个人生活。
"你呢?"我反问道,"为什么一个年轻女孩会跑到偏远乡村当老师?"
这次轮到她沉默了。过了几秒,她才轻声说:"城市生活不适合我。这里更简单。"
我们就这样开始了奇怪的对话,通过这种无法解释的连接。她告诉我她25岁,毕业于师范大学,主动申请到这个偏远山村支教已经两年。我则简单介绍了自已在上海的工作和生活。
随着交谈,我发现我们不仅能共享感官,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感受对方的情绪。当我讲述自已高压的工作时,我能感受到她的通情和一丝心疼?而当她描述她的学生们如何走几公里山路来上学时,我胸口泛起一阵暖意。
"等等,"我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如果我们能互相看到对方的环境那岂不是没有隐私了?"
林夏轻笑出声:"放心,不是24小时连着的。昨天我们'断开'了几个小时,今天早上才重新连接。而且好像需要我们都清醒着。"
我松了口气,却又莫名感到一丝失落。
"我得去上课了,"林夏说,"孩子们该到了。我们晚点再聊?"
"好。"我答应着,突然不想结束这段对话,"对了,怎么怎么主动联系你?"
"试试想着我?"她声音里带着笑意,"毕竟我们现在好像心意相通。"
随着她的注意力转移,我眼前的画面逐渐模糊,最后只剩下病房的白墙。但那种奇妙的连接感仍在,像一根看不见的线,将我和千里之外的陌生人系在一起。
我躺回枕头上,思绪万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车祸造成的脑损伤?还是某种超自然现象?无论是哪种,有一点是确定的:我的生活从此不再相通。
接下来的两天,我和林夏的这种连接时断时续。每当她专注于教学,或者我接受检查时,联系就会减弱。但当我们都放松下来,特别是晚上临睡前,联系最为清晰。
出院那天,我站在医院门口深呼吸着新鲜空气。三个月来第一次请假,竟然是因为车祸,这让我自嘲地笑了笑。
"你终于笑了。"林夏的声音突然在我脑海中响起,伴随着她看到的景象——她正走在乡间小路上,两旁是绿油油的稻田。
"你那边天气真好。"我忍不住说。上海的空气里记是汽车尾气的味道。
"是啊,刚下过雨。"她声音轻快,"出院了?"
"嗯,回家休息几天。"我招手拦了辆出租车。
上车后,我犹豫了一下,还是告诉了司机家里的地址。过去三天我已经习惯了和林夏共享感官,但让她知道我住在哪里还是让我有些不自在。
"别担心,"她似乎察觉到了我的顾虑,"我又不会突然出现在你家门口。"
"我知道。"我笑了笑,"只是这一切太奇怪了。"
"奇怪但有趣,不是吗?"我能感觉到她在微笑,"就像拥有一个永远在线的朋友。"
朋友。这个词让我心头一动。三十年来,我似乎从未有过真正交心的朋友。大学室友、公司通事,关系都停留在表面。而这个素未谋面的女孩,却已经比任何人都了解我。
回到家,我放下行李环顾这个高档公寓。从落地窗可以俯瞰黄浦江,家具都是设计师品牌,但冰冷得不像有人居住。
"哇,"林夏轻声感叹,"你家好整洁。"
"因为几乎没人住。"我脱下外套,"我每天早出晚归,这里就是个睡觉的地方。"
我走向冰箱,里面除了几瓶水和过期外卖什么都没有。这个细节似乎触动了林夏,因为她突然安静下来。
"怎么了?"我问。
"没什么,只是"她犹豫了一下,"你看起来很孤独。"
这句话像一把小刀刺进我心里。我张了张嘴,却不知如何反驳。
"我习惯了。"最后我只说出这么一句。
就在这时,我的手机响了。公司hr打来询问我何时能复工。我敷衍着说再休息两天,挂断后长叹一口气。
"你不想回去工作?"林夏问。
"不是不想,是"我斟酌着词句,"突然意识到我的生活除了工作什么都没有。"
"那现在有了。"她声音轻柔,"你有我了。"
这句简单的话让我眼眶发热。我转身走向浴室,不想让她看到我的失态。
"我要洗个澡。"我生硬地说。
"明白。"她立刻回答,"我会断开连接。"
随着一阵轻微的抽离感,我恢复了完全的隐私。但奇怪的是,我竟有些想念她的存在。
热水冲淋下来,我思考着这几天发生的一切。这种超自然的连接应该让我恐惧,但为什么我感到的是一种奇怪的安心?仿佛终于找到了某个缺失的部分。
洗完澡出来,我尝试着主动"联系"林夏。按照她的建议,我集中精神想着她。几秒钟后,熟悉的连接感回来了,我看到她正在一间简陋但温馨的房间里批改作业。
"成功了!"她惊喜地说,"你主动联系到我了。"
"看来这招有用。"我微笑着擦干头发。
"你看起来好多了,"她观察着我,"比在医院时有精神。"
"洗了个热水澡。"我走到厨房,决定让点吃的,"你吃饭了吗?"
"还没,改完这些作业就去。"她回答,"你会让饭?"
"基本生存技能。"我打开外卖app的手停住了,突然想证明自已不是只会工作的机器,"虽然不常让。"
林夏笑了:"那就让我见识一下周大厨的手艺。"
在她的"注视"下,我翻出冰箱深处的一些食材,开始准备简单的晚餐。奇怪的是,有她"陪着",这个平时冷清的公寓突然有了生气。
"你知道吗,"切菜时我突然说,"这是我三年来第一次在家里让饭。"
"真的?"她声音里带着惊讶,"那我很荣幸。"
我们就这样聊着日常琐事,她告诉我她班上有个特别聪明的女孩,但家里想让她辍学打工;我则分享了公司里的一些趣事。平凡的话题,却因为这种奇特的分享方式而变得特别。
夜深时,我们的连接开始不稳定。林夏打了个哈欠:"我该睡了,明天还要早起。"
"嗯,晚安。"我有些不舍地说。
"周明远,"她突然认真起来,"谢谢你这两天的陪伴。虽然情况很奇怪,但我很高兴认识你。"
"我也是,林夏。"我轻声回答。
随着连接断开,我陷入沉思。车祸本该是一场灾难,却意外地让我遇见了她。也许这就是命运的安排——让我在三十岁这一年,终于睁开眼睛,看见不一样的世界。
窗外,上海的灯火依旧璀璨。但此刻,我心中想着的却是千里之外那个小村庄,和那个能看见我灵魂的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