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阁 > 玄幻小说 > 重启1980:我的财富时代 > 第25章  点醒新财路

就这样,林卫雪成了“振兴经营部”名副其实的第一个“编外”小助理。
每天放学铃一响,她就背着书包,兴冲冲地奔向辅料厂那间虽然简陋、却充满生机的小办公室。
林卫东特意让人给她收拾出一张干净的小桌子。
她负责整理那些从各个乡镇代销点回收来的货款单据,还有一些简单的文件归档。
起初,小姑娘确实有些手忙脚乱。
不是誊抄数字抄错了行,就是把不同地方的单据给弄混了。
但她学得格外认真,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小声地问哥哥,或者问偶尔过来帮忙的李强。
林卫东从不催她,只是耐心地教她方法,告诉她窍门。
慢慢地,林卫雪越来越熟练了。
她甚至开始自己动脑筋,琢磨怎么能做得更快更好。
她细心地把不同乡镇的单据分开,用不同颜色的笔在上面清晰地标注出日期和金额,整理得整整齐齐,一目了然。
看着妹妹伏在桌前,那专注认真的侧脸,林卫东心中满是欣慰。
这,才是他想要的生活。
家人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各自在属于自己的人生轨道上,努力地发光发热。
供销社合同签下来,辅料厂也初步盘活,林卫东手头的流动资金渐渐宽裕起来。
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善家里的条件。
没过几天,一台崭新的14寸“飞跃”牌彩色电视机,取代了那台看了快十年、屏幕上总飘着“雪花”的黑白电视。
当那鲜艳的色彩第一次跳上屏幕时,周玉梅激动地用手捂住了嘴,眼睛瞪得溜圆,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林建国默默地抽着烟,嘴角却怎么也压不住地上扬,眼神一眨不眨地盯着那新奇的画面,仿佛要把过去几十年缺失的色彩,在这一刻全都补回来。
紧接着,一台崭新的“双鹿”牌单门冰箱,也被两个工人吭哧吭哧地搬进了厨房。
炎热的夏天,能随时喝上一口冰镇的汽水和绿豆汤,吃剩下的饭菜再也不用提心吊胆怕放馊。
这在过去,简直是想都不敢想的奢侈。
周玉梅每天都要把冰箱里里外外擦拭好几遍,那小心翼翼、珍而重之的眼神,比当年看护刚出生的林卫东还要宝贝。
这些在后世看来再普通不过的家电,在这个年代的北方小城,却是普通工人家庭可望而不可即的“三大件”之二。
它们的到来,不仅仅是提升了生活的舒适度那么简单。
更像是一种无声的宣告:这个家,正在真真切切地变好,日子正朝着红火的方向飞奔。
父母脸上的笑容,一天比一天多,一天比一天真实。
过去深藏在他们眼底的那份对未来的忧虑和不安,正逐渐被一种叫做踏实和自豪的东西所取代。
他们不再像最初那样,对林卫东“倒腾”的那些生意提心吊胆,反而成了他最坚定的后盾。
周玉梅每天把家里收拾得窗明几净,饭菜做得喷香可口,让儿子一踏进家门,就能感受到最温暖的烟火气。
林建国依旧沉默寡言,但每晚林卫东从厂里回来,他都会坐在客厅里等着,也不多说什么,就陪儿子随便聊几句厂里的事,或者只是默默地陪他看一会儿那新买的彩电。
这种无声的陪伴,像涓涓细流,汇入林卫东的心田,赋予他无穷的力量。
家。
这个在前世让他充满了无尽悔恨和遗憾的字眼,如今,已是他最温暖的港湾,最坚实的后盾。
而林卫雪,这位“编外小助理”,也开始展现出她的价值,而且是以一种林卫东都未曾预料到的方式。
这天,林卫雪放学回来,小脸上带着一种混合着兴奋和不确定的奇特表情。
一进门,她就神秘兮兮地把林卫东拉到一边。
“哥,我跟你说个事儿!”
“什么事这么神神秘秘的?”林卫东看着她这副样子,不禁有些好笑。
“我们学校,好像也特别需要计算器!”
林卫雪压低了嗓音,眼睛却亮得惊人。
“今天我们数学老师批改期中考试卷子,一边噼里啪啦地按算盘,一边跟办公室其他老师抱怨,说我们班五十多个学生,每次考试算总分、算平均分,手指头都快按断了,还老出错!”
“旁边几个办公室的老师也跟着点头,说教导处统计全校成绩更是一项大工程,每次都弄得焦头烂额的!”
她越说越激动,小脸红扑扑的。
“我当时就在想,哥你那个计算器,我在厂里看李强哥用过,按几下数字就出来了,多快多准啊!”
“要是学校能买一批,老师们肯定能轻松好多!”
林卫东的心脏,猛地一跳!
学校?
这确实是一个他此前完全忽略掉的重要市场!
教师批改作业、统计分数,学校的财务处、教务处进行管理,哪一样不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工作?
而且,学校作为事业单位,采购流程相对规范,资金也有保障。
一旦能成功打开这个突破口,其潜在的需求量,恐怕一点也不比供销社系统小!
“小雪,你这个发现,非常重要!”
林卫东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起来,他赞许地看着妹妹。
“做得很好!很有商业头脑嘛!”
得到哥哥如此郑重的肯定,林卫雪的小脸蛋更红了,既开心又有点不好意思。
“我……我就是听老师们抱怨,又正好想到哥你的生意,就顺便想到的……”
“顺便想到,那也很了不起了!”林卫东鼓励道,心里已经开始快速盘算起来。
“这样,你明天再留心听听,看看老师们具体需要什么样的功能,大概需要多少台。还有,学校里有没有专门负责采购,或者管这方面事情的领导。记住,别刻意去打听,就平时跟老师同学聊天的时候,注意听就行了,别让人觉得奇怪。”
“嗯!我记住了哥!”
林卫雪用力点头,感觉自己真的帮上了哥哥的大忙,心里美滋滋的,充满了小小的成就感。
妹妹的无心插柳,为林卫东打开了一扇通往新市场的大门。
他开始缜密地思考,如何才能接触到学校这个渠道。
这显然需要一套和攻略供销社完全不同的策略和方法。
日子就在这种忙碌、充实而又温馨的氛围中,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
供销社的第一批货款,五千块钱,如期打到了“振兴经营部”的账上。
虽然只是预付款,但这意味着合作正式启动,也让经营部的账户上首次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可观的流动资金。
辅料厂那边,在李强的有效管理和工人们空前高涨的热情驱动下,环境整治和积压品分类处理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厂区面貌焕然一新。
这天晚上,为了庆祝第一笔大额贷款顺利到账,周玉梅特意加了好几个硬菜,林建国也破例启封了一瓶他珍藏多年的好酒。
一家人围坐在桌旁,灯光温馨,气氛格外融洽和谐。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林建国的话也渐渐多了起来。
他端起酒杯,凝视着对面的儿子,眼神里充满了感慨。
“卫东啊,爸以前……总担心你步子迈得太大,路子走得太野,怕你年轻气盛,容易栽跟头。”
他顿了顿,喝了一口酒,继续说道。
“现在看你,不仅把辅料厂那个烂摊子给拾掇起来了,还真跟供销社做成了这么大的买卖……爸,爸是真服了你了。”
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释然和骄傲。
“爸,这才刚开始。”林卫东给父亲斟满酒,笑容沉稳,“后面的路还长着呢。”
他话锋一转,看似随意地问道。
“对了,爸,我最近在琢磨,咱们那个计算器,除了供销社和学校,能不能也卖给其他的厂矿企业?就是苦于没门路,不知道该怎么搭上关系。”
林建国端着酒杯,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杯壁,陷入了沉思。
厂矿企业……这条路子,在现在这个年代,确实不好走。
片刻后,他像是猛然想起了什么,眼神微微一动。
“厂矿企业啊……这关系是不好找。不过……”
他顿了顿,似乎在努力回忆着久远的往事。
“我年轻时候在部队,有个老战友,关系处得相当不错。他转业后,好像是分配去了省物资局。”
“很多年没联系了,也不知道他现在还在不在那儿,混得怎么样了。”
省物资局?老战友?
林卫东的心脏猛地“咯噔”一下!
物资局!
在八十年代初期,这绝对是掌握着巨大实权的要害部门!负责着计划内各种生产、生活物资的调配大权!
倘若父亲这位老战友真的还在物资局,并且还具备一定的影响力……
那无疑是一条极其珍贵、甚至可能改变全局的人脉资源!
“爸!您这位老战友叫什么名字?当年在哪个科室您还记得吗?”
林卫东极力控制着自己的语气,不让声音显得过于急切,但心脏却不由自主地加速跳动起来。
“时间太久远了,让我想想……”林建国皱着眉头,努力回忆,“好像叫……钱浩?对!是叫钱浩。”
“当年在部队是搞后勤的,脑子特别活络,人也仗义。”
“至于现在在物资局哪个科室,那我就真不清楚了。转业后大家各奔东西,联系就渐渐断了。”
林建国摇摇头,语气中带着几分时光流逝的遗憾。
“那时候通讯也不方便,一封信要走好几天,后来忙起来,就……”
钱浩。
省物资局。
林卫东将这个名字和相关信息,如同烙印一般,深深地刻在了心底。
这,或许就是未来能够撬动更大资源的一条关键线索!
一座通往更高层面的潜在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