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的服装店,刘掌柜的友谊柜台,开始时不时地出现几个吊儿郎当、一看就不是正经顾客的陌生面孔。
他们在店里晃来晃去,嘴里不干不净,明里暗里地打听“小林老板”和货源的事,语气里带着毫不掩饰的威胁。
紧接着,县工商所的人也找上了门。
理由是“接到群众举报”,要查查他们销售的电子产品有没有正规发票,有没有偷税漏税。
虽然最终没查出什么实质性的问题,但这种三天两头的无端骚扰,足以让王明和刘掌柜这两个本本分分的小生意人吓破了胆。
“卫东啊,这…这可咋办呐?”
王明一夜之间愁白了半边头发,找到林卫东时,声音都在发颤。
“那个黄三,他不是个东西!心黑手狠!他手底下养着一帮子亡命徒,真要把他惹急了,咱们这店……怕是都开不下去了!”
刘掌柜更是带着哭腔找上门来。
“小林!姐姐这百货商店虽说是公家的,可我这柜台是自己承包的呀!”
她眼圈通红,显然是吓得不轻。
“工商所的人前脚刚走,后脚就有几个小流氓堵在我柜台门口,吓得顾客都不敢靠近了!这生意还怎么做?你可得赶紧想个法子啊!”
看着两位初期盟友脸上那无法掩饰的恐惧和动摇,林卫东心中一股压抑的怒火猛地升腾起来。
黄三?
哼,一个地方上的小混混头子罢了!
前世那些手眼通天、吃人不吐骨头的黑心资本家,手段比你狠毒百倍,老子不也照样跟他们周旋到底!
但他清楚,现在还不是和黄三这种地头蛇硬碰硬的时候。
当务之急,是稳住自己的销售渠道,不能让王明和刘掌柜退缩。
更重要的,是要给这个不知死活的黄三一个永生难忘的教训!
让他明白,自己这块“肥肉”,不是谁都能咬上一口的!
“李哥,帮我打听个人。”
林卫东找到了李强。
自从上次从南方运货回来,李强就正式留在了林卫东身边,负责县城这边的销售、协调和安全事务。
他那军人特有的挺拔身姿和锐利眼神,往店门口一站,就足以震慑住大部分宵小之徒。
林卫东把黄三的情况,以及最近遇到的麻烦,简单扼要地说了一遍。
“黄三?”
李强眉头微微皱起,显然对这个名字并不陌生。
“我知道这个人。县城里的一块滚刀肉,没什么真本事,就是胆子大,路子野,认识几个三教九流的人物。”
他沉吟了一下。
“最近他确实跳得有点欢,好像在倒腾什么东西,手笔还不小。”
几天后,李强带来了更详尽的消息。
他动用了自己在部队时积累的一些人脉,加上退伍后在社会上结识的各种关系,很快就把黄三的老底和惯用伎俩摸了个七七八八。
“这个黄三,典型的有勇无谋,眼里只有钱。”
李强汇报道。
“他特别迷信所谓的‘内部消息’,总想着靠这个一夜暴富。以前就因为听信小道消息,囤积紧俏物资吃过几次大亏,但就是记吃不记打,贪心得很。”
李强顿了顿,补充了一句关键信息。
“听说他最近又把主意打到钢材上了,通过关系高价吃进了一批计划外的钢材,压在手里正愁找不到门路出手。同时,还在到处托关系,想再搞一批更便宜的计划内指标,转手赚差价。”
钢材!
这两个字像一道闪电,瞬间劈亮了林卫东的脑海!
前世的记忆如同决堤的洪水般汹涌而至!
关于八十年代初期,那几次短暂却影响巨大的钢材市场波动和相关的政策调整细节,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他清楚地记得,就在当前这个时间点前后,国家层面会突然出台一个极其严厉的政策,重拳打击计划外钢材的流通和倒卖行为!
所有所谓的“内部调剂”“协作指标”的路子,都会被瞬间掐死!
市场上的钢材价格,将应声暴跌!
“前世多少投机倒把的‘能人’,就栽在了这波突如其来的政策调整上。”
林卫东嘴角勾起一抹冰冷而锐利的弧度。
“没想到啊,这辈子第一个主动撞上来的,居然是你黄三。”
一个针对黄三的、量身定做的计划,已然在心中成型。
“李哥,这事儿,咱们得这样……”
林卫东压低了声音,凑到李强耳边,如此这般地详细交代了一番。
他特别强调,要利用黄三那几个平时走得近、又特别爱传播小道消息的“朋友”,将两个看似相互矛盾、却又最终指向同一个“巨大机遇”的消息,以一种“绝对可靠”的口吻,“无意中”地透露给黄三。
李强听完,眼神里先是闪过一丝惊讶,随即迅速转为了然和毫不掩饰的佩服。
“高!卫东,你这招釜底抽薪,真是够狠!也够绝!”
他用力点了点头,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黄三自掘坟墓的场景。
“放心!这事包在我身上!我保证让消息通过最‘可靠’的渠道传到黄三耳朵里,让他自己心甘情愿地往咱们挖好的坑里跳!”
接下来的几天,县城里几个特定的、消息灵通人士聚集的小圈子里,悄然流传开两个版本的“重磅内幕”。
版本一:省里马上要对钢材市场进行大整顿!所有计划外的钢材指标一律作废!手上有存货的,再不赶紧出手,就等着砸手里烂掉吧!风声紧得很!
版本二(这个版本通过黄三最信任的那个酒肉朋友,在一个私密场合“不经意”透露):正因为要严打了,所以上面决定,在政策正式落地之前,最后放一批“内部调剂”的低价钢材出来,算是给关系户们最后的福利!手快有,手慢无!拿到这批货,转手就是翻倍的暴利!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黄三先是听到了版本一的风声,吓得心惊肉跳。
他手里那批高价收来的钢材,正愁找不到下家接盘,要是政策真下来,那可就血本无归了!
就在他惶惶不可终日的时候,他那个“最可靠”的消息源,给他带来了版本二的“绝密”信息。
两个消息一对照,黄三顿时觉得逻辑完全通顺了!
这不就是关门打狗之前的最后疯狂吗?
上面要整顿,所以先把最后一批好处放出来安抚人心!
富贵险中求啊!
一瞬间,“暴利”两个大字像烙铁一样烫进了他的脑子里。
之前所有的谨慎、怀疑和对风险的担忧,全都被那汹涌的贪婪彻底冲垮了!
“妈的!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黄三狠狠一拍大腿,眼中布满了血丝。
“干了!”
他几乎是立刻就下了决心。
他不仅把自己所有的流动资金全部押了上去,还开始动用各种灰色的手段,甚至不惜去借了利息高得吓死人的短期拆借!
四处求爷爷告奶奶,舔着脸到处托关系,硬是凑出了一笔天文数字般的巨款。
他要孤注一掷,把这“最后一批福利钢材”全部吞下来!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转手之后,那堆积如山的钞票。
连带着看林卫东那个小杂种,似乎都觉得不那么碍眼了。
等老子这笔钢材生意做成了,有了花不完的钱,再慢慢炮制你也不迟!
县供销社那栋略显陈旧的办公楼,透着一股独属于八十年代体制单位的严肃气味。
空气里混杂着墨水、旧纸张和一丝若有若无的铁锈味。
林卫东熟门熟路,再次叩响了采购科的门。
“请进。”
声音依旧是那个沉稳干练的女声。
赵红梅正伏案批阅文件,钢笔在纸上沙沙作响。
她抬头,看见是林卫东。
眼神里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讶异。
随即便恢复了平静。
但比上次多了几分审视。
“小林同志,是你啊。”她放下钢笔,指了指对面的椅子。
“坐吧,找我有事?”
林卫东将随身携带的布包放在腿上。
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尊敬。
语气里却压抑不住一丝兴奋。
“赵科长,上次听了您的指点,我回去就找了两个点试销。”
“一个是王明的时代服装店,一个是百货商店的友谊柜台。”
他没有急于展示样品。
而是先抛出了结果。
声音清晰,带着一种事实本身的力量。
“结果……有点超乎想象。”
“王明和刘掌柜那边现在天天被顾客堵门,电话都快被打爆了!”
“哦?”赵红梅微微挑眉。
手中的钢笔轻轻敲了敲桌面,示意他详细说说。
“电子表,三十块一块,主要是年轻人买,五十块很快就抢光了。”
“更火爆的是计算器。”林卫东语气加重,带着几分感慨。
“五十块一台,一开始还有人犹豫,结果第一个买了的人回去一显摆,第二天就有人排队了!”
“三天,一百台计算器,抢购一空!”
“现在王明和刘掌柜天天催我,预订单都收了一大叠了,说再没货,他们的柜台都要被踏平了!”
赵红梅握着钢笔的手指微微一顿。
县城最近确实有些关于新奇电子玩意儿的风声。
她也隐约听过。
但从林卫东口中得到如此具体且火爆的销售数据,冲击力截然不同。
五十块的东西,三天卖一百台。
这在人均工资几十块的年代,简直是商业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