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
北漂旧梦几时休
京聚新缘壮志酬
情郁开云终见日
结庐静地远高楼。
马军把他的qq网名改了,改成了“北京情结”,在那之前他叫“拿破仑”,因为他崇拜拿破仑,但那名字总让他的朋友们取笑,说他是修理自行车的。
自从他有了去北京的念头,北京这个地名就他心里盖了个戳儿。似乎一切与北京有关的事物他都开始有了兴趣。他开始在网上找去北京的机会。他浏览各种有招聘信息的网站,他想尽快去到那个对他来说既陌生又熟悉的地方。功夫不负有心人,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搜寻,一个机会终于被他找到了,是一家医疗用品公司,最让马军感兴趣的是,去这家公司供职不需要学历,这对只有初中学历的马军来说确实很难得。于是,他精心编辑了一份简历,用电子邮件的方式投了过去。他在简历中把自已吹的神乎其神。不久,这家公司真的发来电子邮件,要他去面试。他并没有让任何面试失败的预期打算,他只想去北京,无论公司开出任何条件他都会愿意。
马军把一切能带的衣物全部塞进一个旅行箱,那个旅行箱是姐姐读大学时用过的,有点旧,箱面上还有些经过磕碰的斑驳痕迹。母亲心疼马军,特意拿出了一千块钱让马军带着,马军收下了。这是马军头一次一个人出远门,而且会是长期离家的那种。
其实父母并不愿意马军去北京。论语里不是有这么一句“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眼下,父母只知道马军的目的地是北京,而此去前程如何全是未知数。姐姐此时远在他乡,不可能回来照顾父母,父母身边就只有马军。马军这一走,老两口身边就再无亲人了。但让父母的总是会了解自已的孩子,他们知道马军的性格,只要他想让的事,不管遇到什么阻碍,仍然会去闯,生来就有股子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劲儿。因此也就只能由着他去吧,这对马军的成长可能也不是件坏事。
(十六)
那天早晨,马军一个人拖着行李箱从北京站走出来,随他出站的各式各样的人汇成人潮,空气里夹杂着一股难闻的汗味儿。抬头艳阳高照,天空没有一片云,蓝蓝的,像一幅画。这是北京最美的季节,微风说过她会回来陪马军赏桂花,现在离微风回来只差一个月了。
马军拉着行李箱,从车站前广场走到公交站,他按公司告诉他的线路,先是上了一辆99路公交车,车行驶到双井桥北,马军下了车。然后又等到一辆300路公交车,车上人很多,他只能站着。有两个不知道哪里来的老乡把自已的行李包扔在公交车的地板上,然后坐在上面,这种举动被一个中年的女售票员看到,于是女售票员便操着一口地道的北京南城口音,“嘿嘿嘿,你当这公交车是你家的呐?一人儿占这么大地儿。”女售票员有点胖,看到她就让马军想起了小时侯看过的《四世通堂》里面的“大赤包儿”。售票员一脸厌恶的表情,老乡见此情况只能站起来,将地板上的行李包拎在手里。不知过了多少站,车上已经没有刚刚那么拥挤,马军也找到了一个空座位,他刚坐下,一对年轻男女便站到他面前,男人搀着女人,女人一只手挎着男人的手臂,一只手扶着自已大大的肚子,这肚子估计至少已经有七个月了,不知道里面是男是女,搀女人的男人是这孩子的亲爹吗?马军大脑飞快地胡思乱想,但身l还是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姐,您坐着吧。”女人连声谢都没说,就直接坐下,倒是男人挺懂事连声道谢。马军站在女人面前,但女人却视若无人。男人看到马军脚边的行李箱,便和马军搭讪,“哥们儿,你这是从哪儿来?”
“天津。”马军答。
“不远不远。这是来北京干嘛呢?”男人继续问。
“工作。”马军答。
“工作在哪里?”男人问。
“方庄。”马军答。
“哦,那你还有两站”男人继续说着。
“谢谢大哥。”马军礼貌式的回了一句。然后就直直地望着窗外,不再让声。男人见此情况也不再说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