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阁 > >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 第087章 齐发力

雒遵府上,他正在后院设宴款待沈思孝。
“继山(沈思孝字)妙策!代王这份奏疏送到京师,一锤定音了!”
沈思孝脸上也带着笑容,大同的宗藩、边军、士绅一同发难,就算是皇帝也要顾虑影响。
沈思孝说道:
“明日还请诸位大人们上书,请朝堂暂罢南兵北上,只要能拖住南兵北上,事成矣!”
雒遵想了想,也觉得沈思孝说出了问题的关键。
南兵北上,这是《平戎策》最关键的部分,如果是彻底否定《平戎策》,那阁部大臣必然会激烈反对,因为这是挑战阁部权威。
但事情闹大了,请求南兵暂缓北上,不要激化矛盾,这总没问题吧?
只要阁部不那么激烈的反对,那事情就可以拖下去了。
很多事情,就是这样拖着拖着就没了。
或者说,有些政策在遇到阻力后,一下子取消又会引起动荡,就会用拖的办法先将事情停下来,等到影响过去后再悄悄的取消。
历史上很多改革,最后都是轰轰烈烈开始,然后默默无闻的结束。
沈思孝这一套连环拳,可以说是将内阁都打的措手不及。
雒遵笑着说道:
“这个本官省得,今日都察院的上疏都被陛下留中了,事近成矣!”
作为资深御史,雒遵擅长观察朝堂风向。
前几日上书请罢《平戎策》的言官,都被皇帝下旨惩罚,但是今天都察院联署的上疏,却被皇帝留中不发。
这足以说明皇帝也要已经动摇。
而没有皇帝的坚定支持,南兵北上这,若是能斗垮一届内阁,那就是言官的丰碑了。
任何想要进步的言官,哪里还顾得上苏泽?
只要内阁倒了,苏泽作为前任内阁辅臣的亲信,难道还没人收拾?
政治斗争就是这样,只要最上头的山头不倒,就算是受点委屈也算是立功,早晚有机会调回来升官。
头顶上的山头倒了,就算是暂时抱住了位置,也早晚会被清算。
就在这个时候,一名中书舍人走进了史馆。
这位中书舍人名叫潘泉,是赵贞吉身边的两房舍人。
潘泉将一张赵贞吉亲自手书的字条递给苏泽,只见字条上写道:
“戚继光已至天津卫,罪首赵大柱逃奔草原”。
看到这里,苏泽立刻将字条销毁,又对着潘泉说道:
“劳烦潘舍人通报赵阁老,苏某明白了。”
潘泉点点头,从史馆离开,苏泽立刻将手里的奏疏写完,然后署上了自己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