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阁 > > 大明:玉佩藏龙,我在洪武当皇孙 > 第17章  第17章


朱标才意识到眼前这位朱英非池中之物。

应天府作为天子脚下之地,开设如此规模酒楼需极大资金及人脉支持,而朱英居然不以为意,可见其非一般人物。

这让朱标心底泛起些许探究兴趣。

心里默默揣测朱英背后的出身,猜测他的家世背景。

但仅仅是自己内心的想法,他并没有开口询问。

毕竟两人刚刚结识,这时就打听对方的家世未免有些失礼。

而朱英看着朱标的眼神,却越来越觉得从骨子里涌上一股难以言喻的亲近感。

重生一世,朱英所追求的是活得洒脱自在。

当下也没有过多犹豫,便坦率地说出了心里的想法:

“说起来你不嫌我唐突的话,虽然第一次见面,我却总感觉我们好似前世就熟识一般,十分亲切。

因此尽管咱们年龄相差较大,我还是想和你结拜为兄弟,不知你的想法如何?”

朱英直言不讳地问道。

听了这话,朱标顿时眯起双眼仔细打量着对方。

作为皇族的一员,又是大明的太子,他迅速判断朱英是否真不认识自己,只是假装如此以便与自己攀关系。

但下一瞬间,那种发自血脉深处的亲切感告诉他,绝非如此!

朱标心知自己的身份不该仅凭感觉就下判断,可偏偏这一次他选择了信任这种直觉。

很快恢复了常态,望着面前略显青涩的朱英,微笑着回应道:

“有何不可?今日相逢便是缘分使然,也是天意如此。

既然是天意安排,我们凡人理当遵循,结拜为兄弟!”

见朱标如此迅速答应,朱英忍不住拍腿高呼:

“好!够痛快!”

就在此时,苏二端来了几盘开胃小菜与两瓶桂花酒放在木桌上。

一边摆菜一边笑道:

“少爷,贵客,请稍等片刻,热菜还在准备。

先送上这些给您们尝尝。”

“没问题,正好你来得及时,苏二,来当我们的见证人。”

“见证人?少爷您这意思是……?”

苏二一头雾水。

朱英微微一笑,看着朱标说:

“今日咱们就在此结拜为兄弟,让苏二做个见证如何?”

“朱大哥,这样是否会觉得请个小伙计当见证人显得有些轻慢?”

这句话是朱英最后一刻的小考验。

若此刻朱标表露出任何瞧不起苏二的神情,那么朱英会立刻改变与之结拜的想法。

哪怕心底对朱标再多亲近的感觉也不会动摇。

不过身为朱元璋与马秀英亲自教导的太子,朱标又怎么会看不上苏二呢?

于是毫不犹豫地点头:“怎会如此,我觉得非常合适!”

“那就好,我们现在就举行仪式,请你做好见证。”

话音刚落,朱英与朱标同时双膝跪地,并将手中酒杯高高举起。

朱标转头问道:

“我的年纪长于你许多,做兄长可好?”

“理应如此。”

朱英点头附和。

“好,那就立誓吧。”

两人目光对视,深吸一口气。

随后齐声道:

“天地在上,今朱英(朱标)二人结拜为兄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虽生辰无法同步,但求同年同月同日逝去。

倘若日后违背此誓,愿受天地惩罚。”

誓言立定,现在只剩下最后一个步骤。

二人举起酒杯,准备向地面洒出美酒以完成天地见证的约定。

届时他们将成为真正被天地认可的义兄弟了。

手腕一转,杯中酒水眼看便要洒落在地。

突然间,身后猛地响起一声暴喝:"都他娘的给我住手!"

这声音极为熟悉,熟悉得不能再熟悉。

朱英闻声回头,瞧见老人后笑着说道:"老朱头,你怎么来了?"

而朱标则浑身一震,僵硬地缓缓转过身来。

看着眼前那银发飞舞、面色铁青的男子,颤抖着开口道:"父爹?您怎么来了?"

老子怎么来了?老子能不来吗?

朱元璋盯着眼前的二人,心中又气又闷。

当郑有伦派出的探子将消息带回时,差点让他从龙椅上摔了下来。

我的天!我居然跟自己的儿子结拜成兄弟?

好家伙,这是多好的一出父慈子孝大戏!

要是真让两人拜成把子兄弟,日后还不得成为全天下人的笑谈——堂堂大明皇室中,竟然出现皇太子又是皇帝嫡长孙的父亲,同时还是他的兄长。

这样的荒唐事如果流传出去,我们朱家还有什么颜面可言?我这个皇帝还有何威信可讲?

一想到此,朱元璋二话不说立刻策马奔出宫门,直赶这家酒楼,只为及时阻止这乱局。

"全都给我消停些,赶紧给老子站好了!"朱元璋努力压住怒火,声音虽沉但却暗藏雷霆。

尽管表面看起来还算平静,但朱标非常了解这位父亲的脾气,当下就能觉察到他满腔的愤懑。

虽然不清楚具体为何发怒,朱标依旧条件反射般迅速起身。

朱英却不以为然,斜着眼睛瞥了眼老人,说道:"我说老朱头,你这不是多管闲事么?我正和朱表兄结拜为兄弟呢,有什么事不能等会再说?"

你他娘还有脸说!

朱元璋胸口起伏剧烈,鼻息粗重,恨不得冲上前就踹他一脚。

但念及尚未表明自己与朱英的关系,不敢动手打他,只好把目标转移到了另外一人身上。

朱元璋冷冷扫了一眼朱标。

朱标一看不妙,连忙赔着笑脸讨好道:"爹,不如还是先让孩儿完成结拜之事吧,您看可好?"

这一下更激发了朱元璋心头熊熊怒火,二话没说一脚踹向朱标。

“嘭”

地一声响,可怜朱标被踹倒在地,顿时傻眼了。

“老朱头,我们年轻人结拜关你这个糟老头什么事啊?是不是想管也要看看清楚?”

朱英在一旁看了不痛快,站起来替朱标抱起不平来。

"不行!别说了兄弟。

"朱标赶忙劝阻。

“为什么不让他说?明明就是这个糟老头胡搅蛮缠,拦着不让说。”

朱英对此感到十分疑惑。

朱标的额头布满冷汗,内心无比挣扎,暗道:天老爷啊,你可知道你口口声声指责的老朱头是何许人也?

他正是明朝开国皇帝洪武皇帝朱元璋呀,而且是我真正的父亲啊!

朱标哪敢暴露这位老人的真实身份呢,只好苦笑道:"呵爹,别跟他计较,毕竟人家还小嘛"

“哼!”

朱元璋根本就没给这皇太子半分面子。

“你还敢在这跟咱打哈哈?”

他愤怒地质问:“他小,不懂事。

可你这么一大把年纪了,还不懂点规矩?你说说看!"

“我,孩儿”

朱标满脸委屈,却无可奈何,在看到对方那愤怒至极且霸气逼人的架势之后,只能乖乖认错:"孩儿知错了"

“错了,为什么要向他道歉?明明是他的不对!”

朱英终于忍不住开口。

一听到这话,朱元璋的双眼顿时圆睁。

朱标浑身一震,连忙把手覆上朱英的嘴,“大哥,求您别说了,好不好?我真是求您的!”

朱英原本还想挣扎,但看到朱标那一脸哀求的表情后,便不再动弹,只是轻轻点了下头。

朱标这才松了口气。

他一点都不担心朱元璋会怎么对他——无论如何,他是皇太子,更是朱元璋最疼爱的嫡长子。

可是朱英就不一样了。

朱元璋那暴躁的性子一旦发作,那是谁拦谁倒霉。

以前有孝慈高皇后在世时还能劝阻几句,现在她老人家不在了,就再也没人能劝得住了。

当然了,这是基于朱标还不知道朱英真实身份的前提。

要是他知道的话……嗯,估计当场就想撞墙自杀了吧?毕竟父子俩结拜成兄弟的事儿,实在是太社死了!

经过一番软磨硬泡的劝说,朱英和朱元璋总算是消了些气,但还都带着一脸不满地坐了下来。

朱标左右看看,勉强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

朱元璋瞥了一眼自家傻儿子,眉毛都不自觉抽动了几下,真恨不得抬脚再踹他一脚。

又看了看那边板着脸、显然还憋着气的朱英,他情不自禁在膝盖上来回搓着双手,像是想找什么东西来发泄似的。

可最后忍耐了好一阵,才压下了心头火气。

“哼!咱也就是多说一句,这确实不能让你们结拜。”

“为什么?”

朱英冷笑道,语气中满是不屑。

“就是啊,父……父亲,为何不可呢?”

朱标也附和了一句。

“哼!”

朱元璋差点就把实情脱口而出了——你以为你那个要结拜的对象是谁?他分明就是你朱标的亲生儿子!

不过到了嘴边的话还是咽了回去,改成了另一番说法:“因为朱英是你娘亲自手养大的,这还不够明白吗?”

“啊?”

朱标一脸茫然,视线移回到朱英身上,难以置信地问:“难道朱英竟是娘亲养育长大的孩子?”

“废话!”

朱元璋没好气地道:“一直到你娘临终前,连咱都不知道有这么个事儿呢!”

“哦……原来是这样啊。”

朱标若有所悟地点点头,突然间明白了之前那种熟悉的感觉从何而来。

“既是娘亲养大的孩子,不是相当于咱们弟弟么?如此正好,可以结拜为兄弟啊?”

朱标仍然不明所以地提出疑问。

“好个屁!”

朱元璋再次咆哮起来。

朱标被这一嗓子惊得缩了缩脖子,完全不知道自己到底错在哪。

在朱标的理解里,娘亲养大的孩子,当然是自己同母异父的弟弟啊!

一旁一直保持沉默的朱英这时才终于开了口:“她是把我当作孙儿养的。”

这下朱标终于懂了:自己的娘亲把朱英当成孙子,那么相对而言,自己就是长辈了。

朱元璋补充道:“你现在总该明白为什么不让你俩结拜了吧?若是你娘亲泉下有知,知道自己孙儿与儿子结拜作兄弟,你觉得她会作何感想?”

朱标只能僵硬地笑笑,“呵,呵呵……”

内心不禁暗自庆幸,幸亏刚才父亲来得够快,否则真的就和朱英拜把子成了兄弟。

等到朱元璋过来,再发现这件事时可就麻烦了。

一想到这些,朱标恨不得找个地方躲起来。

还好,真的还好,没有真正结拜,真是太幸运了!

朱元璋一眼就洞悉了他内心的想法。

“哼!”

“要是我来晚一步,你现在估计连哭的地方都没有了。”

他随即将目光转向朱英,带着几分调侃说道:

“还有你这个小滑头,跟这儿糊弄呢?刚才不是挺有胆量的吗?接着结拜啊,当着咱老头子面接着认兄弟。”

朱标听罢一时无言,朱英也只能沉默应对。

两人互相对视一眼,随后默默拿起茶杯喝了口茶,借以缓解尴尬气氛。

然而,朱元璋并不打算轻易放过他们,又继续说道:

“刚才那股嚣张劲儿呢?再表演一下让老爷子看呗?”

这下,两人只觉浑身发烫,只想找个缝钻进去避一避,这就是真正的社会性死亡了吧?

他们满脸写着两个字——窘迫至极。

“呵呵。”

眼看效果达到了,朱元璋依然没停止。

就在此时,苏二端着香喷喷的菜肴及时登场了:“来了来了!两位少爷、贵客,咱们的饭菜好了!”

他一边麻利地将菜摆上桌,一边朝朱英递了个眼神示意。

事实上,在察觉到楼上气氛诡异的那一刻起,他就赶忙跑下去催促厨师包三加快出餐速度,为的就是解救这场僵局。

朱英心领神会,微微一点头,随即对在座的朱元璋、朱标笑道:“各位,请吧!都是自己人别客气,想吃什么吃什么,喝什么尽兴就好。”

谁知朱元璋仍阴阳怪气地说:“怎么,难不成咱吃了你们还想要钱啊?”

朱英心里暗叹一声无奈,却也只能满脸堆笑回道:“您瞧您说的,要不是马奶奶我哪能走到今天,敢问您老讨要半分钱么?”

“哼,知道轻重就最好。”

朱元璋冷哼一声,随即拿起筷子就埋头猛吃起来,那架势仿佛几辈子没吃饱饭一般。

不仅如此,他还顺手拿起酒壶往嘴里倒酒,咕嘟咕嘟连灌数口,完全不顾形象。

站在旁边的朱标目睹此状,直觉脸上像被火烧了一样:丢脸,真丢脸啊。

要是让人传出去说堂堂大明开国之主洪武皇帝竟然这样用餐,还不成为他人谈资?

不过,这也只是朱标个人的心理作用罢了。

其实平日里朱元璋吃饭也是这样,只不过没有今日这般夸张。

朱英见到这般景象也是略感头疼,转而向朱标低声说道:“一起吃吧。”

朱标点头回应:“好。”

于是两人举杯相互碰撞轻饮一小口,再用筷稳稳夹住食物,举止得体地慢慢咀嚼吞咽。

突然间,朱元璋一声断喝:“装什么斯文?赶紧放开肚皮,大口吃肉大碗喝酒!”

这一嗓子吓得二人立刻应答:

“是!”

接下来便也跟着放开了,祖孙三代围着餐桌一顿风卷残云般猛攻,场面颇为热闹且豪爽。

片刻之后,整整一张桌子的美酒佳肴竟全都被扫荡干净。

朱元璋靠在栏杆边,悠然剔着牙里的残留物,甚是享受;朱英和朱标两人则懒洋洋地瘫坐在凳子上,不断打起饱嗝来自带音效。

即便他们比朱元璋年轻不少,但论食量却远不及这位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