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阁 > > 大明:玉佩藏龙,我在洪武当皇孙 > 第7章  第7章

现场顿时嘈杂一片。
“小伙子,你快让开!今天要是不教训教训这个李酸货,我就咽不下这口气!天天一副傲气模样,简直让人忍无可忍!”
汤和满脸愤懑地吼着。
“哈?你以为老夫会怕你这张臭嘴不成?少年人,你还是一边去吧,让他过来,今天倒要看看谁收拾谁!”
李善长毫不相让地反击道。
这让夹在中间的朱英很是为难。
而徐达在一旁冷眼目睹这一切,其实心里何尝不想也冲上去给李善长几拳呢?但他瞄了下朱元璋那阴沉的脸色,暗自摇了摇头——还是看戏安全些。
“小鬼,别拦着,让李善长那狗东西过来!”
“汤和你狂什么,瞧瞧我手里的戒尺!今天让你晓得什么叫圣道尊严!”
“二位都别争了,消停一下好不好……”
就在双方互不让步之际,“嘭”
的一声巨响,朱元璋猛然拍了一下旁边的石桌,整个身子散发着一股骇人的气势,犹如暴怒的猛兽。
“住手!”
他的低吼中带着威严的气息,顷刻之间将全场压制得无声。
汤和与李善长同时打了个寒颤,缓缓转过头来,望向正坐在石凳上的朱元璋,他此刻脸如寒霜,额上青筋尽显。
一股仿佛帝王震怒般的力量席卷开来。
“你”
“皇”
俩人惊恐之下差点说错话,慌忙改口:“大哥!”
“老爷!”
朱元璋冷哼一声,双目略显缓和,“你们看看刚刚那副架势,成何体统!若是让外人看到了,还不当你们是街角的地痞无赖,真是给我丢人!”
一通臭骂之后,两人垂头丧气,如鹌鹑般只盯着地面数蚁。
接着他又特别点到李善长:“尤其是你老李,这样还好意思说自己满腹经纶,精通圣贤之道?孔子若知道你这般行径该如何感想?你自己不知廉耻也就罢了,可别带坏了朱英!”
受此责备,李善长羞愧难当,把头深深低下。
而一边的汤和则偷偷窃笑不已。
偏偏朱元璋目光如炬,早把这细微动静尽收眼底,随即又转枪换靶训斥起汤和:“你还笑?你有什么资格笑话别人?再给你一次机会嘲笑试试?”
汤和登时闭口不言。
按常理来说,李善长此时正好趁机奚落汤和方才那般嘲笑自己的举动,但他并未这么做。
因为他明白,此刻的朱元璋作为大明之主,实际上是在偏袒!这不是因为他们俩兄弟情深,而是朱元璋对之前朱英的回答颇为赞赏!
如此一来,自然便对李善长马马虎虎的态度心生不满。
李善长即便察觉到这些也不便多说更不会开口争论,毕竟身为臣子的他,岂敢同皇上理论?
就这么认了吧!
朱英在一旁也察觉到了局势。
待朱元璋骂得差不多了,他赶忙上前替两人缓颊:“祖父大人,别生气了,他们不过是玩笑话罢了,何必当真呢?就饶过他们这一回吧。”
毕竟李善长如今仍是他尊敬的老师,再加上汤和二人都是年长一辈、堪比祖上的长者,朱英心中不忍见他们尴尬失态。
听到孙子求情,朱元璋念及这是自己的嫡长孙,也就略显温和地说:“哼!看在朱英的面子上这次放过你们。
下次若是再犯——你们应该清楚后果!”
“明白明白,大哥,绝不会有下一次。”
“遵旨老爷!”
汤和与李善长连忙拱手致谢,并且暗暗对一旁为他们解围的朱英投以感激的目光。
这些动作自然落入朱元璋的眼底,这也正是他希望看到的结果。
这位由亡妻亲手养育长大的嫡长孙,自己定当倾尽全力助其开辟光明坦途。
而大明开国重臣如李善长、汤和等的忠心亦是必要前提!
朱元璋随手一指旁边的石凳:“坐吧。”
汤和大大咧咧地准备坐下,但李善长这个文人性格拘谨,迟迟不敢就座。
“叫你坐你就坐!还不快点儿!”
朱元璋双目一瞪。
李善长大吃一惊,这才急忙坐好。
可心里还是有些尴尬难耐。
片刻后,朱元璋望向朱英提出问题:“小孙子啊,过去你说皇后是个好人,那你觉得当今陛下怎样?”
提到当今皇帝这还能随便评说吗?
朱英一时语塞。
徐达三人面露诧异地看着朱元璋。
他们都清楚这是个什么意思,无非就是让嫡长孙夸夸自己嘛。
岂料朱元璋毫不知情,眼中充满期待望着朱英。
朱英略作思索后沉声答道:“祖父,这样的事情我们还是避谈为佳。”
“哦?为什么?”
朱元璋满脸疑问。
“呵呵您既然身居朝廷高位,想必听过锦衣卫这支队伍?”
“锦衣卫?听说过又能怎样?”
“锦衣卫乃洪武年间设立,负责监视官员言行举止。
我担忧万一有人正暗中监听咱们讲话,如此不智之举实在不宜。”
听完这段话,朱元璋怔住半晌继而哭笑不得,因为他意识到,确实有锦衣卫在外面候着。
不过那些人都只是护卫角色而已,绝不会偷听内部谈话内容。
因此,他又苦笑着安抚朱英:“不用顾虑,陛下待我颇为优厚,我也始终对君王效忠,断无他人窃听咱们的话。
只管讲出你的真心想法便是。”
听完这句话,朱英内心其实是想对老朱头说一句:您老人家还嫩着呢。
在他看来,朱元璋作为大明的开国之君,对待手下的臣子确实太过猜忌,而这或许也是不可避免的。
试想,他手下那些人都谁啊?胡惟庸、蓝玉、周德兴……换成任何一个皇帝,恐怕都会生出防备之心吧?更何况朱元璋原本出身农家,后来又以武夫崛起。
这样一个人,对于官场上的那些贪赃枉法之人简直是恨得咬牙切齿,为此甚至还专门编纂了一本《大诰》,罗列无数惩罚腐败官员的残酷手段,比如“剥皮实草”
之类的骇人听闻之事。
可是即便如此,大明朝堂上仍然有不少贪腐官员,层层盘剥治下的黎民百姓,甚至较之前元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能不让他起疑心吗?这还能不让锦衣卫去监视百官的举止吗?
朱英当然明白这一点,可他也深知不能随便因为几句闲话就把马奶奶的丈夫搭进去,那样未免太对不起马奶奶对自己多年的养育之恩了。
于是他赶紧劝道:“老爷子,这事就别再折腾了。
小心才能使得万年船呀!”
听到这话,朱元璋顿时哈哈大笑起来,“哟,这小子懂的道理还挺多嘛!老李,你瞧瞧他这不是不错吗?”
李善长自然懂得揣摩圣意,随声附和道:“那是,咱们公子心地纯良啊。”
“哈哈哈!说得没错。”
朱元璋心情更加愉悦。
另一边,徐达却波澜不惊,毫无反应。
倒是汤和,看到李善长一人受宠独享天恩,便也不甘落后地道了一句:“那还不是因为这是大哥您的孙子啊,能差到哪儿去!”
此言一出,朱元璋的笑容瞬间冻结,目光如刀一般直视汤和,半晌无声。
一旁的徐达急得差点跳脚:真是个傻蛋!
而李善长却是心中暗喜:你这张臭嘴竟敢跟我抢风头,这次栽了吧!可此时朱英听到“孙子”
二字时却是一怔:难道我真的算是朱家嫡系后人了?看着朱元璋那波澜不惊却威压无限的脸色,他的心里五味杂陈。
汤和懊恼极了,恨不得掌嘴自惩。
眼看就要挨训斥,他灵机一动急忙补救道:“想必嫂子泉下有知,也会很开心能有这样一个优秀的晚辈吧?”
嫂子……朱元璋已逝的妻子,也就是朱英口中的马奶奶。
提起这个名字,朱英不由得回想起那些年温暖如春风的点点滴滴,那柔和的嗓音总是能让人心情平复。
他轻声低语道:“马奶奶……希望今后我不会让您失望吧。”
朱元璋听了这话,先是狠狠瞪了汤和一眼,随即语气转为铿锵有力:“放心,你就不会让你的马奶奶失望!”
“嗯,我会的。”
朱英微笑着点头回应。
见状,方才冷汗浸透衣背的汤和总算松了一口气:总算熬过去了。
而旁边的徐达也及时察觉氛围缓和,顺势转移话题:“继续聊聊先前的正题,朱英,你不必害怕,刚才大哥也说了,锦衣卫可不敢轻易来查我们。
你就大胆说出你心底的想法,当今天子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这番操作直接让刚刚被救下来的汤和又欠了李善长大一堆人情债,李善长气不过,却又不好表露于形色,只能默默咒骂不停。
不过好在朱元璋脸上恢复常态,众人知道这件事终于翻篇了。
李善长也只能顺着话头说下去:“是啊,公子请放心讲便是。”
朱英打量着面前这群人的表情,虽然心里还有些疑惑这些前辈哪里来的底气,但隐约间觉得只要自己今日的话不出场,或许也没什么大不了。
想了想,他终究还是开了口……
“洪武帝啊?他……”
“洪武帝吗?他其实是个挺可悲的人。”
朱元璋:?
徐达:!
汤和:!!
李善长:!!!
就完事了?这话就算了?朱元璋都预备好了,以为自己那位得意的嫡长孙会滔滔不绝地赞颂一番自己的功绩呢。
结果他就这么一句——咱老朱是可怜人?
这叫个什么事嘛!我朱某人堂堂九五之尊,你说这种话,还让不让陛下活?朱元璋的脸顿时拉了下来,如铁锅一般黑,看向朱英的眼神也带上了一股子凶光。
低沉着嗓音质问道:“哦?你倒说说看,他有何可怜之处?莫不是当个皇帝还值得同情?”
朱英冷笑一声,回问:“谁规定当了皇帝就不能让人觉得凄惨了?”
这句话一出,直接把朱元璋给噎住了——是这么回事儿,凭什么皇帝就不可以可怜?
见无人反驳,朱英径自接下去道:“不错,他确确实实是大明的主宰者,坐拥无尽山河,一句话便可定乾坤。
不过呢,有些事情他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想改变却做不到呀。”
朱元璋来了兴致,追问道:“嗯?那具体讲讲还有哪些难为之事呢?”
他对这个答案颇为好奇,他掌控整个大明,还有什么是他办不成的、扭转不了的?
不仅他自己,在场其他人也都十分惊讶。
四双眼睛一齐聚集到了朱英身上,只等他说个明白。
朱英被这般凝视弄得浑身发麻,“这、这眼神干啥用,怎么瘆得慌。”
朱元璋喝道:“少废话!赶紧回答!”
那边汤和也在附和:“对,赶紧道来!”
尽管徐达与李善长没开口,但从二人逐渐流露出不耐烦神色能看得出来,他们同样想知道答案。
最终,朱英只得接着刚才的内容阐述开来——
“好说好说,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就清楚了。
其一啊,之前咱们前朝元代末期那时候,百姓活得水深火热。
高官贵族加上各地地主肆意掠夺剥削老百姓的钱财物资。
洪武帝小时候就是因为穷苦日子,一家子都被饿死了。
所以啊,他从内心深处痛恨那些贪官污吏。
为了整肃朝纲,专门设立了锦衣卫这样的特殊武装监察全国大小官员的行为规范,并颁布大诰,严惩腐败犯罪行为。
但结果咋样啊?那些狗东西该偷盗还是偷盗,反而在洪武帝如此重拳整治下变得更加隐蔽且疯狂。
表面上恭恭敬敬读圣贤书的大臣们背后一个个都是吃里爬外的蛀虫,欺骗君上。
试想这样一个真正体恤苍生、忧心百姓疾苦的好皇帝屡次被底下官员所蒙蔽欺瞒,这样算不算可悲?”
随着朱英的举例分析,周围陷入一片死寂。
徐达三人暗暗观察着朱元璋的脸色。
奇怪的是这次陛下并没有发火,看起来异常冷静。
殊不知这才是更危险的状态!熟悉朱元璋脾性的人都晓得,若他情绪激动到口沫飞溅那不过是虚张声势罢了,骂骂而已。
然而当他神情漠然无声时,则预示暴风雨即将来临。
朱元璋思考片刻后淡淡吐出三个字:“说下去。”
“那肯定还要继续列举呐。
比如再讲第二件事。”
此时旁边徐达三人差点没当场傻掉。
谁都知道谈论皇子皇孙的事情可是龙颜大忌呀,尤其是批评他们的问题更是碰不得雷区……
早年朝廷册封诸王之事,曾在宫中引发剧烈争论。
尽管有不少大臣反对,但最终还是以一批政见不合者的罹难告终,各王纷纷就国。
而此刻,太子朱英居然当着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的面提起了这件陈年旧事。
眼看他的话锋逐渐触及敏感地带,首辅李善长坐不住了。
他急忙起身,一手掩住朱英的口唇,生怕再多言会惹下祸端。
毕竟朱英是储君之身,而自己又是东宫太傅,断不能眼睁睁看着爱徒在君前失宠。
“嗯!老师,快放开我,你在做什么?”
被捂住嘴巴的朱英挣扎道。
李善长大喝一声,“莫动!”
随即转向朱元璋赔笑道:“陛下莫要挂怀,殿下年少孟浪,不知轻重,一时信口便是。”
朱元璋怎会不知李善长之意?他非但没有动怒,还挥了挥手说道:“松开,让他讲完。”
李善长面上显出犹豫之色:“这个……似乎不太好。”
朱元璋眉毛一挑,“嗯?你没听见朕说让他说吗?”
李善长无奈应了一声:“好吧。”
待重获自由,朱英瞪向李善长骂道:“老师,你要把学生给闷死吗?”
李善长则心中暗道:爱怎样便怎样吧,你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东西!
徐达与汤和瞧着这场闹剧,在旁忍俊不禁。
片刻后,朱元璋再度催促道:“继续。”
朱英警觉地看了看李善长,又故意挪到另一处石凳上,远离了几步。
李善长看得牙痒痒恨不得上前踹两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