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阁 > > 大明:玉佩藏龙,我在洪武当皇孙 > 第5章  第5章

听到如此谄媚的话,朱英心知肚明,这几个人之间绝非普通的朋友关系。
看来马奶奶的夫婿,也就是这位“老朱头”
,应该是另外两人的领头人。
朱元璋轻哼一声,“哼!”
随即便不再搭理汤和,而是目光移向朱英,语气变得郑重起来:
“小子,莫听他信口雌黄。
即便你说没有那调味料,本座同样可以承诺你,将来必将享有能够世袭传承的偌大家业。”
此言落下,徐达与汤和坐在一边当场愣住。
他们知道承诺的内容由谁说出,分量自然截然不同。
之前汤和提及的荣华富贵,是凭借自己作为开国功臣的地位为朱英铺路;但朱元璋的这一句,则是站在皇帝的位置上发出的誓言——天子金口玉言!
也许汤和需要召集故旧、低头恳求才能实现自己的诺言;而朱元璋只需要一个字,全大明皆在他的旨意之下。
若论世袭富贵,最起码也是一方伯爵吧?这可非同小可!
即使眼下正值大明开基之时,凭军功封爵者人数众多,然而位列伯爵之上的人物掰着指头也数得过来不过百位罢了。
这种荣誉何其珍贵!
并且这些人都曾跟随朱元璋浴血疆场、九死一生才换得今日地位。
谁能想到今天这天子竟随随便便就要将其送出?难怪徐达、汤和二人震撼不已。
不过当两人将视线落在朱英身上,发现其面貌确实与朱元璋有几分相似时,心里忽然觉得这件事也没那么奇怪了。
正当所有人都认定朱英必然会高兴地接受这个天赐良机之际,他给出的回答却又一次让所有人吃了一惊。
只听他摇了摇头,笑着婉拒道:“不必了。”
此刻,无论是徐达还是汤和,全都懵在原地——什么情况?有人居然敢拒绝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恩赐?难道朱英真的不知道对方的身份,所以不当回事?
汤和心中盘算片刻,赶忙开口说道:
“年轻人,你或许不清楚我们大哥的来历,以为他方才只是玩笑话。
但我要告诉你,我们大哥许下的承诺,天下间无论什么东西,只要你开口,他就都能赐予于你。
希望你能慎重考虑,再做决断。”
徐达也附和道:“正是!少年郎,凡事需三思而后行,机缘错过便难以复得,不可不珍惜啊!”
反观被拒绝的朱元璋,却并未显露出丝毫惊异或失落,依然平静地坐在石凳上,目视着朱英,甚至都没有拦住徐达与汤和的劝说。
而朱英依旧微微一笑,摇了摇头:“即便我不知道三位真正的身份,但我隐约能察觉到你们绝非寻常之人。
然而我对自己充满信心,凭我的本事,照样能够博取巨大的富贵。”
这一句话仿佛直击人心,若非看得出来朱英是真的不了解朱元璋的身份,徐达和汤和定会怀疑他在刻意装腔作势。
此时,朱元璋忽然一拍石桌,朗声赞叹:“好!年少当志高,理应有冲天之气概!就让我们拭目以待,看你怎么凭借自身之力获得那份泼天的富贵吧!”
听到这话,朱英只淡淡一笑点头回应。
一旁的徐达和汤和见状也不再多言——毕竟看那孩子的模样,显然与这位身份尊贵的朱姓人物有着某种血亲关系,虽然不清楚是儿子还是孙子,总之肯定是他们老朱家的血脉。
既然是自家子孙想要靠自己打拼,作为爷爷的朱元璋已经答应了,那外人又何必多管闲事?况且涉及主家事务,谁敢胡乱掺和?岂不是自寻死路?还是安分吃好这顿饭,喝好这壶酒吧!
不过朱元璋随即补充了一句:“东西嘛,还是要拿出来给大家瞧瞧才是。”
朱英听后毫不犹豫地点头答应:“自然如此,待用完餐便拿给你们看看。”
时间过得飞快,饭菜很快就被三人风卷残云般地一扫而光。
毕竟朱元璋、徐达、汤和皆是出身军旅的粗汉,并不讲究什么优雅礼仪,大口吃肉、大碗喝酒才是他们的真性情。
于是饭罢不久,三人便倚在石凳上剔牙漱口,一边品茶消食。
朱英则默默收拾起餐具,清理妥当之后回到厅中,将一个小巧的木瓶放置在石桌上。
“这就是之前煮白面条时用的那种调料,请各位过目吧。”
话音刚落,朱元璋的目光即刻锁定在那个小木瓶上,连同身后的徐达和汤和也凑上前去仔细端详。
虽然他们关注的重点并非瓶子本身,而是瓶中的内容物。
于是朱元璋伸手拿起木瓶,轻轻掀开盖子,露出了其中神秘的物质。
“嗯?”
他的表情陡然变化,眉头微蹙,显然是发现了不同寻常之处。
汤和急切追问:“大哥,怎么了?”
朱元璋却没有立刻解释,而是先嗅了嗅瓶中散发出的气息,顿时瞳孔微微一缩,目光中浮现出一抹异样的神色。
旁边的徐达和汤和早已按捺不住好奇,眼巴巴盯着瓶子,好似热锅上的蚂蚁。
终于,朱元璋将木瓶递过去,轻描淡写地道:“你自己闻闻看。”
汤和嘿嘿一笑,小心翼翼接过瓶子,与徐达一起低头注视。
只见木瓶中满满的全是些金黄色的小颗粒,他们生平从未见过这种东西。
更令人震撼的是,那种诱人的香气扑面而来,同样是前所未有的体验。
耐不住心中的疑惑,汤和脱口而出:“小子,这瓶子里装的是何物?”
此问一出,连同朱元璋和徐达的目光齐刷刷投向了朱英。
汤和心中所想,其实也是他二人共同的疑惑。
朱英笑眯眯地吐出了两个字——“鸡精!”
“鸡精?这名字倒奇特,怎会想到取这名儿?”
徐达好奇开口问道。
“哎呀,这个嘛,可不能随便说出来,涉及生产秘方呢。”
朱英故作神秘地一笑。
徐达一时语塞,只能沉默以对。
一旁的汤和却忍不住偷笑出声,看着徐达吃瘪的模样,显得格外开怀。
“嘿嘿嘿……”
“好了,既然是商业机密,那咱们就不追究了。”
朱元璋见状适时打圆场,又伸出手指沾了点鸡精放入口中品尝起来,“嗯,这味道还真不错!难怪能让刚才那碗青菜面如此美味。
现在总算明白你为何这般有底气拒绝我提出的建议了。”
“呵。”
听到朱元璋的夸奖,朱英并未多言,仅淡然一笑回应。
然而朱元璋随即话锋一转,目光变得意味深长:“不过,你打算怎样把这东西卖出去呢?要知道,应天府虽说看似繁华安定,实则水深得很,世道也远比表象更加复杂。”
这一番话明显意有所指。
鸡精虽好,销量自然无忧,但如何确保它始终掌握在你手中?这社会处处暗藏危险,即使身处天子脚下、首善之区的应天城也不例外。
朱元璋仿佛已经预见了日后朱英若公开销售鸡精可能会遭遇的各种压力与威胁。
一旁的徐达与汤和闻言纷纷点头附和,显然认可这一顾虑的重要性。
朱英当然明白朱元璋此言蕴含深意,并非无心提醒。
略作沉吟,朱英眼中闪过一丝精芒,朗声答道:“老爷子您不必担心,小孙虽不算是什么善茬,但也有自己的办法应对一切。”
“哦?”
朱元璋顿时来了兴趣,“原来我的嫡长孙还不止表面上这么简单啊,莫不是天生就带点狠劲儿?有趣。”
尽管好奇心旺盛,朱元璋却没有继续追问下去,只是笑道:“既如此,我就静候佳音吧。”
“行,等小孙做出一番成就时,定会让您每天都有大鱼大肉享用不尽。”
朱英满脸堆笑,讨好地说着。
“哈哈哈!我对这些享乐早就没什么追求了,只希望你能脚踏实地,过得顺遂就成。”
朱元璋爽朗大笑回应道。
“那今后便由小孙为您养老送终可好?”
“此话当真?我就认真期待一下啦,万一哪天你功成名就却不兑现承诺,我就拎着菜刀找上门去。”
“没得问题!依我看来,您那把菜刀只怕永远都派不上用场啦,哈哈!”
……
目睹老少两人相谈甚欢的模样,徐达与汤和交换了个意味深长的眼神:不对劲!绝对有问题!
自打朱元璋登基以来——确切地说是从他成为吴王起,何时曾对谁流露出这般温和亲切的态度?即便是对待亲生骨肉、太子殿下朱标,虽爱护至极,但终究还保持着一份威严尊贵的姿态。
动辄因小事发怒责骂,前晚在奉天殿母亲灵堂的一幕便是如此典型。
而放眼整个大明,恐怕也只有早逝的马皇后一人,能让他态度柔和下来,如今对面这个少年朱英竟能令朱元璋表现出如此难得的亲和姿态,还聊得如此开心!难道说……
“难不成真是私生子?”
汤和低声猜测了一句,声音压得很低。
徐达一时语塞,实在不明白汤和那颗脑袋里都装了些什么奇怪的想法。
私生子?这种事怎么可能!他摇了摇头,语气坚定地说道:“应该不会,我们清楚陛下与马皇后之间的感情。
如果真是私生子的话,陛下绝不可能在这个节骨眼上带我们来见他。”
“不是私生子?那也不对啊!就凭陛下现在的态度,我们这些跟了他多年的兄弟都没受过这种待遇!”
汤和满脸疑惑,显然不太相信徐达的解释。
听罢,徐达不禁细细打量着大笑不止的朱元璋与朱英。
两人确实有几分相似之处。
可等等……朱英身上的那份气质怎么和马皇后也有些像呢?该不会……
想到这里,徐达内心顿时一震,连忙把这一念头压了下去——如果马皇后当年真的生下孩子,朱元璋怎么可能瞒住天下人,他一定会广而告之才对。
所以,这个朱英绝非出自马皇后腹中!
这时,一旁的汤和见徐达愣神,不耐烦地戳了戳他:“喂,你这黑炭头在发什么呆呢?”
徐达回过神来,仔细端详朱英那张略显稚嫩的脸庞,突然心头一动——之前就觉得这少年和朱标颇有几分相像,难道说他是……?
转念之间,徐达压低声音对汤和耳语道:“还有一个可能,这位少年人,可能是少爷的儿子,皇上的皇孙啊!”
汤和闻言也是一惊:“少爷的儿子,皇上的皇孙?”
一瞬间,一个久违的名字跃入二人的脑海:朱雄英!没错,肯定是他!要是眼前这位只是朱标的私生子,朱元璋又怎会特意选在爱妻马皇后离世第二天来此地见面,还表现得如此开心畅怀?这样特殊的优待怕是只有那个昔日的大明正统嫡长孙才能拥有。
对视一眼后,徐达和汤和心中有了定论。
至于为何失踪许久的朱雄英突兀归来、又为何朱英似乎对朱元璋的真实身份全然不知,眼下暂且顾不得细想。
但有一点毋庸置疑——今后他们对朱英的态度必须发生改变了。
若朱雄英未曾走失,如今恐怕早已被正式册封为皇太孙。
在专制皇权之下,有三个人位于权力巅峰——皇帝、皇太子、皇太孙。
他们是王朝权力交接的链条。
当下皇帝为国之君主;一旦驾崩无虞,皇太子将登基成为新帝;而皇太子之后则依次轮到皇太孙。
这三层人物地位特殊——皇帝作为当朝至高统治者,而储君(皇太子与皇太孙)同样是臣属尊崇的对象。
忠心侍奉他们也是应尽之礼义。
明白了朱英真实身份后,别说跪拜请安,即便此刻直接伏地叩首也不算过当。
毕竟谁人不知当年朱雄英已然被内定为大明未来的皇太孙?
可徐达和汤和都没有立即这么做。
哪怕是平时莽撞的汤和,此刻也没有冲动行事。
只因为朱元璋并未当场认祖归宗,这其中必然另有深意,也暗示了皇帝的态度——在没有明确承认之前,其他人断不可僭越!更何况是他们这些做臣子的?
在寻常琐事上可以迷糊犯错,在这类涉及皇家威仪的重大问题面前,即便是看似单纯的汤和也清醒得很,如同狡猾的老狐狸一般不敢贸然行动。
从今往后,态度谦逊些便是。
在朱元璋未认朱英为子之前,绝对不可泄露朱英的真实出身。
而此时正与朱元璋愉快交谈的朱英对此全然不知。
两人相谈甚欢,久久凝视着彼此。
直到一个人的到来才打破这份静谧。
朱英小院门外。
一个略显佝偻的身影,在两名体魄雄壮之人的引领下到达。
“到了,韩国公。
陛下在内,卑职这就告退。”
“准退。”
二人行礼后转身离去。
李善长目送他们远去,却未言语。
这两名大汉乃是羽林卫成员,也是朱元璋的近身护卫。
他奉旨被带至此处。
李善长心中难免疑惑:朱元璋唤他前来有何要事?
自从胡惟庸一案爆发,李善长便早已辞官归隐,不再过问世事。
直至昨日孝慈高皇后驾崩,这才时隔多年重入宫门。
如今皇帝又召见于此,究竟为何?
带着这样的疑问,李善长轻轻推开院门踏入庭院。
还未瞧见人影,却已听到朱元璋爽朗的大笑:
“哈哈!有趣得很。
马夫人还跟你讲了些啥趣事,再给咱说道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