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青衫书生
我姓阎,因为我爹姓阎。我叫阎军,可能因为我的名字改变了我平凡又坎坷的一生。
武德四十九年,六月二十七日。
小雨淅沥,朱雀大街泥泞不堪,行人稀少。
阎军蹲在街边书摊旁,啃着冷馒头,看着来往的车马,眼神空洞而疲惫。
三年前,他意气风发,参加科举,本想通过科举考试一展抱负,却不料被诬陷作弊,打出考场。
那一刻,他的仕途梦碎,人生陷入低谷。如今,他落魄至极,身上的青衫已旧得发白,补丁摞补丁。他蹲在书摊旁,看着那些古旧的书籍,心如死灰。
突然,一个声音在耳畔响起:
书生,买笔吗
阎军抬头,只见一个穿着破烂道袍的道士站在面前,手中拿着一个油纸包裹,包裹上有一只黑色毛笔,笔毫与笔身之间还有一块玉石连接,看笔身材质也不像是竹子而像是铁的,包裹里似乎像是还有一物,隐隐透出暗光。
九文钱。
看书生面相你我也是有缘之人包裹中还有一面小镜子也一并赠与书生了。
阎军一愣,看这毛笔就价值不菲更别说包里的小镜子。
虽然没看到是什么样的镜子,但看包裹上隐隐暗光就知道不是凡物。
阎军心想莫不是遇见骗子了那这骗子也太不专业了,我一个穷书生能有多少钱。
九文钱阎军好奇的又问了一句
老道士干枯的手指捻着油纸。对的,是九文钱,声音沙哑却透着几分神秘。阎军犹豫了一下,摸出身上仅剩的九文钱。接过油纸包裹,拿出那支笔细细端详,只见笔身上有两排细细小字:
善恶皆留痕~毫厘见人心
打开包裹里面的小镜子也是非常精致,看起来不像是这个年代的物品。
手掌大小,之所以说不像这个年代的物品是因为镜面太光滑,阎军通过镜子看自己就连白发都看的清清楚楚。
他有种感觉这面镜子能看清世间万物。镜子背面还有两个字也不是近代文字而像是几千年前的钟鼎文,第一个字他完全不认识,第二个字看着像个回字
阎军此刻还在专注的看着这两样只花了九文钱买来的不似凡物的东西,而那个老道士已经渐渐远去。但是还能听到道士嘴里嘟嘟囔囔的说着:
一笔勾销生前孽,半卷判明世上冤
镜中虚影藏三界,光里幽轮转九幽
夜色渐浓,阎军来到破庙,找了个角落坐下。他将油纸包裹打开,里面是一支古朴的毛笔,散发着淡淡的幽光。他随手将笔放在一旁,只觉困意袭来,倒头便睡。
不知何时,月光透过破庙的窗户,照在墙上。阎军迷迷糊糊中,看到笔尖滴下鲜血般的红墨,在墙垣显出血字冤。
他猛地惊醒,抓起笔,只见血字仍在墙上闪烁。他心中一颤,只觉这支笔定非凡物,一场未知的风波,悄然拉开帷幕。
第二卷染血罗裙
第二日清晨,阎军拖着沉重的脚步走出破庙。雨虽停,但街道依旧泥泞。
他现在虽然落魄,但是偶尔也会有人找他帮忙写写家书,状纸,对联之类的。在如今的世道也能勉强保持不饿死吧。有些手面阔绰的也会多给些钱财,偶尔也能吃顿饱饭
依旧如往常一样在朱雀大街书摊旁坐下,上午还是没什么人。临近中午天气也好起来了,路上行人也多了。
书生帮我写一封祝词,还没见人就听见一个大嗓门在喊书生。这时一个身材魁梧的大汉缓缓来到近前。来人正是龙武卫负责太庙的副统领‘刘天’。虽然不是什么大官但毕竟是吃皇粮的家境也算殷实,此前阎军帮忙写过许多文案,对联啥的慢慢的就熟悉了。
刘统领来了,您要写什么祝词
哎,副统领,副统领。
刘统领也是个爽快人哈哈大笑起来。
我家娘子昨日生了,是个六斤半的大胖小子。来来吃糖。说着从衣襟里拿出几块准备好的喜糖。这不是想找你给写几句祝词吗。
恭喜刘统领喜得贵子,说着拿出昨天刚买的毛笔,铺好草纸。正要沾墨却发现笔尖处已经有墨汁了。不由心想真是神物啊。九文钱花的真值了,这得省多少墨钱。片刻后一篇《洗儿戏作》跃然纸上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好,好。真是好字好词,刘统领拿着刚写好的祝词也是非常开心。书生你这才华没有进士及第真是可惜了。说着从衣襟里拿出了大约有三钱银子放到你手上。
接过银子你也是一愣,平常都是十几文,几十文。今天这一首祝词差不多三百文,你也是高兴的不得了。那就多谢刘统领了。
哎,不用客气。书生就你的这字这词不比当朝首辅水平差。我这都给少了。(刘统领想不到的是这几个字别说三钱银子就是三千两也买不到)
今日收入颇丰,看来最近都不用饿肚子了。正午你正想着买个饼改善一下伙食,刚打算走,一个老丈颤抖着走过来展开一条染血的白色长裙,眼中满是哀怨与悲痛:书生,你替我写封诉状吧!
阎军接过长裙,见那血迹已干,却依旧触目惊心。老丈哽咽着说出女儿被人虐待致死,后又将尸体抛致无人荒地被野狗啃食。
阎军心中怒火升腾。铺开纸张。拿出那面小镜子当做镇尺压住草纸。刚拿起那支古笔,笔尖竟自动洇出朱砂字迹,宛如有灵。阎军惊骇不已,却也被这异常现象吸引。他依照老丈所述,写下诉状。
刚写完诉状还未仔细查看就见那面小镜子里浮现出一个女人的身影,浑身是血,正在被几个身穿黑衣人扔到了城北荒地。穿着打扮与被害女子穿着一模一样,而且女子手中看着像是有什么东西
阎军心中大骇,这镜子莫不是能看到过去的事想到这里他突然想起来那个老道士临走时说的话。镜中虚影藏三界,如果连三界都能看,那么看看一个人的过去更是简单了。
心知此事非同小可,决定夜探义庄。夜深人静,他潜入义庄,借着月光查看尸体。果不其然,死者手心紧攥着一枚腰牌。腰牌很小整体还没手掌大,但却金光灿灿。腰牌背面有一个名字小旗官张大志,正面书写三个大字:金吾卫。
金吾卫乃是皇帝亲卫,为何会与此案有关
想到此处阎军忽然想到白天写状纸时的一幕,他在想写状纸时能看见死者生前一些片段。那如果拿镜子看尸体或许能发现更多。
想到这里阎军刚把小镜子拿出来,这面镜子自动飞到尸体上空。霎时间镜子里就传来人影,正是被害女子:庄彤彤
庄彤彤平时在布坊做工,那一日正赶上布坊来了一个大客户,需要定做一大批布料,而且要的还急,于是东家要求布坊工人赶工期,赶上最后一批布料完工时已经快到亥时了。(21点到23点)
做完最后一批布料,已经到了宵禁时期。但庄彤彤家离着布坊也没几里路了,于是就想着回家,毕竟家里只有老父亲一个人了。当她刚走出布坊没多远就看见许多人赶着马车,车上还有许多的笼子盖着黑布,好奇心驱使着她想跟上去看看笼子里装着什么。
正赶上一阵大风吹过,将笼子上的黑布吹开了一角。那一刻她看到了笼子里的东西,居然是小孩子,一个笼子里最少也有四个小孩子。这一刻她知道了原来这就是京城里偷孩子的贼人。
此刻她是害怕的,手死死的抓着衣角。京城每个月都会一批小孩子丢失。原来是被这些人抓走的。此刻欲望战胜了恐惧,她知道如果她能给大理寺提供线索破案,她将会得到一大笔赏金,后半生和老父亲过得就不会如此艰苦了。
当她跟着车队快到太庙的时候,被一个黑衣人发现了。于是将她抓了起来。阎军看到这里终于明白了事情的起因了。但当阎军看到画面中车队的带头人他懵了。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当朝首辅林守仁
看到这里那还能不明白,小孩子,金吾卫,太庙,当朝首辅。这些个词联系在一起阎军也是猜出个七七八八,也意识到了这起命案牵扯甚深,恐怕是宫廷密辛
太庙为什么会是太庙那么多小孩子被首辅带去干什么恐怕这里有大秘密。
第三卷黄泉契
于是阎军打算去太庙一探究竟。但是太庙有龙武卫把守肯定是进不去的,那就先去外围看看能不能找到些蛛丝马迹。
此时已将近戌时,(19点到21点)整个京城除了打更人的天干物燥,小心火烛。还有零星的几个兵马司的巡逻人员。大街上也是安静的可怕。
阎军从义庄到太庙也是没有任何波澜,毕竟这么晚了,就算巡逻也是走个过场而已,之后就找地方睡觉了
到了太庙看见高大城墙也是犯难,如何上去呢费了好大劲找到一棵树爬了上去。向下望去太庙里并不是龙武卫在值守,而是一群黑衣人。和之前在义庄小镜子看到的是一伙人,便装的金吾卫。这太庙里肯定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想到这里阎军拿出了小镜子打算试一试,看看小镜子有没有作用。把小镜子拿出来对着太庙照过去,果然有反应。
画面逐渐清晰起来,应该是太庙的地宫,一个很大的池子,圆形,整体差不多有十米宽,与其说一个大池子不准确,更像是两个池子形成一个八卦图。大池子中间还有个石台,石台上一个巨大炉子,像是炼丹炉。
丹炉左右两侧各坐着一个人。右侧正是大胤朝国师杨凌,在京城的百姓没几个不认识的,有些祈福,祈雨都是国师来做的。左侧的虽然不认识但他身穿龙袍,想想也知道大胤朝武德皇帝。
但接下来的画面让阎军怒目圆睁,睚眦欲裂。只见国师杨凌把绑来的小孩子放在大池子边上凹槽里,一个个杀害。男孩子放在左边池子,女孩子放在右边池子。
原来池子里红色液体都是小孩子血液,这是要多少条人命才能填满那么大的池子啊。
看着血液不滴了,就把尸体丢入练丹炉,然后在换下一个人,一条条鲜活的人命就被它们杀害。
这群畜生啊,怪不得京城丢失小孩子案子一直破不了,原来幕后真凶就是当朝天子。竟是皇帝在屠杀他的子民。
此时阎军真想拿把刀杀进太庙,宰了这狗皇帝和国师,由于心情极其愤怒,没注意到周围的变化。
只见从下方飞来一把暗器正中阎军胸口,扑通一声阎军从树上掉了下来,这时他也反应过来了,我冲不进去,也杀不掉狗皇帝。现在能做的只能是逃跑。
阎军转身欲逃,黑衣人已如影随形。危急时刻,阎军想起来道士临走之前的话:一笔勾销生死孽
也只能死马当作活马医了,拿出了那支花了九文钱买的笔正对着追着他的人,写了一个死字。幽光乍现一个死字就那么浮空成型飞向黑衣人,没有任何预兆黑衣人应声倒地
他穿梭在大街小巷,渐渐体力不支,终在一座城隍庙前应声倒地。正当他以为命丧此地时,眼前光芒大盛,他竟来到一座阴森城池。
抬头望去,酆都城三个大字赫然在目。阎军心中骇然,暗忖莫非自己已死这时,崔判官从暗处走出,面容清瘦,眼神锐利。不正是那个老道士吗!
他手中拿着生死簿,指着上面的记载道:皇帝的命数本该四年前暴毙,如今却被改得龙飞凤舞,气数绵长。这是被人用邪术续命了。阎军恍然大悟,这一切原来都与皇帝有关。
人间帝王有龙气护佑,阴神不可直接加害。判官笔在皇帝名讳上会自燃
虽然阴司不能直接出手,但人间事由人间人来做可是没问题的。
崔判官猛喝一声:阎军我问你你可愿帮阴司诛杀暴君。
阎军被这一声爆喝吓了一跳,反应过来后当即回答到我愿意,回答的斩钉截铁,没有一丝一毫犹豫。
阎军你要想好,地府有地府运行的规则。如果你真的诛杀了暴君,等你死后仍要入孽镜地狱受刑百年。毕竟你是弑君,人间礼法,阴司规则都不容你。虽然你事出有…………
我不悔。
没等崔判官说完,我大声说出了我的想法。我不能容许再有人间惨案发生了。
好,很好。说着崔判官拿出了一张阴契:借神器诛暴君,代价是死后入孽镜地狱受刑百年。
阎军望着生死簿上皇帝的暴行记录,想起老丈的遭遇,想起天下多少冤魂,心一横,便在阴契上按下血手印。
崔判官伸手一挥你身上的毛笔就飞了出来,这是判官笔,能判是非,定生死。慎用,慎用
这是轮回镜,说着小镜子也飞了过来。千般业,万般痕。映照前世今生的罪孽。更可护应几身,诸多妙用。你过来我传你使用法门。
只见崔判官伸手一指我的眉心,便有淡淡光芒进入我的脑海。片刻后脑海里多了一些关于判官笔和轮回镜的法门。
这两样法器你能用多少次是注定了的,你使用的次数都是你花钱买的。崔判官说完这句话就走了,更准确的说是飞走了
此时,阎军突然想起幼年丢钱的旧事。他翻开随身的钱账本,只见账本上浮现阴司印记,每笔丢失的钱对应一件神器使用次数。他心中惊诧,原来自己从小便与阴司有了牵连,只是当时懵懂,不知其中玄机。如今,他手持神器,踏上了诛君之路,却不知前路凶险万分,生死难料。
第四卷万民劫
乾清宫。陛下,国师求见。老太监那阴柔的声音在这安静的大殿里,显的格外刺耳。
进来吧,皇帝躺在椅子上显的格外懒散,淡淡的说了一句。国师杨凌缓缓走进乾清宫。见过陛下。
不必多礼,坐下说。
杨凌看了周围太监一眼,都退下吧。片刻后房间里宫女太监都出了大殿
杨凌:陛下血丹不日就可练成,在有几日便可为陛下增寿百年
哦!这么快吗看来想长生也不是很难吗。皇帝说了这么一句,便又无兴致的躺在那里。昨日的刺客找到了吗
金吾卫那里还没有消息,不过想来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最近也太庙加强了防卫。
关键时刻不要出现纰漏,朕不想出现意外。说着皇帝冷冷看了国师一眼。四年前你为朕续命,你的功劳在那里。等此间事了,你要什么朕无有不允。
能为陛下做事,是臣的荣幸。臣必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该赏还是要赏的。
陛下,几日后你服用血丹时还是需要做一些准备的。此术法有伤天和,臣怕中途出现意外。需要提前准备一下。
需要哪些东西你直接去和林首辅谈,让他配合你就行了。
臣需要查看户部档案,挑选九千九百九十九名青壮年。为陛下挡下有可能存在天劫。虽阴司不能出手干预,但天道规则不可不防。
嗯,去吧。一定要做到万无一失。平日都喊朕万岁,几万人而已换朕百年寿命也是他们修来的福报了。
臣,告退。杨凌缓缓退出大殿。
阎军缓缓睁开双眼,我这是在那里打量了一下周围,发现是在城隍庙里。扒开衣服身上刀伤已经愈合,只是还有些微微疼痛。
昨夜难道是真的,不是做梦。真的是崔判官!说着拿出小镜子打算按照崔判官教的法门试一试。
千般业,万般痕。映照今生过往,轮回开。
真的可以,阎军看到了他过去。出生,读书,丢钱。他赶紧收起小镜子,崔判官说过不可看太多。如果在一个人身上多次使用轮回镜,很可能让记忆受损。虽然是第一次看自己过往他也有点害怕。
阎军回想起昨夜崔判官和自己说的皇帝暴行,他必须想办法阻止更多人受到伤害。我自己一个人肯定是不行的,皇帝出行不管何时何地都有一大群金吾卫护卫。得找个帮手,还必须是人品、德行都可靠的才行。
可是在京城也只有龙武卫副统领刘天与阎军有过很多交集,但也不能贸然去寻他。阎军也不知道刘副统领骨子里是个什么样的人。
看了看手里的小镜子,也只能用这个办法了。
千般业,万般痕。映照龙武卫副统领刘天今生,轮回开
小镜子上似有水波纹缓缓散开,画面渐渐清晰。刘天出生于殷实人家,从小就喜欢打抱不平,成年后选择从军入伍,保家卫国。在战场上更是建功立业,一路做到副将。非常受将士们爱戴,有时候他的话比主将的话还管用。可以说是前途无量。只因不愿与上级同流合污,更是受上官排挤,然后就一路被贬至今天的太庙副统领。
看完刘天的一生,阎军决定赌一次。如果这样的人都不值得相信,那天下也就没有值得相信的人了。
阎军起身收拾好轮回镜和判官笔。出了城隍庙就直奔刘统领家里过去。
刘天的家在玄武大街,虽不是大富大贵人家,但生活足称的上小康了。敲了敲门是管家开的门,你找谁啊管家问。
我找你家老爷刘统领。
哦,老爷还在衙门当值,不在家等老爷下值在过来吧。
好的,那我等等再过来。阎军并未走远,只是在刘统领回家必经之路的巷子口等着。过了大约两个时辰,街口隐隐过来个膀大腰圆的人正是刘副统领刘天。
老远刘天的声音就传过来了,书生今日怎么这么闲,没出摊吗这大嗓门估计聋子都听得见。
今日我就是专程来找您的,想请您帮个忙。
哦,找我帮忙。刘天也是非常惊讶。认识这么久从来没见书生主动找人帮忙的。走去我家说。
跟着刘天来到他家客厅,家里佣人给泡了杯茶。
书生有什么困难尽管说,能帮的忙,肯定帮,帮不上的我找人帮你做。
刘统领这件事不能让别人知道……
哎,别老刘统领,刘统领的我虚长你几岁,不嫌弃就叫刘哥。你们先出去吧,说着让佣人出了客厅。
刘哥您知道京城总丢孩子的事情吧我知道谁做的!
什么!你知道谁偷的孩子刘天的嗓门一下子大了起来。
刘哥您小点声,此时非同小可。要不然我也不会来找您了。
刘天拿起茶杯抿了一口茶,书生你说。
刘哥你们龙武卫负责太庙的是不是晚上经常换防
刘天眼神一眯,这种步防的事,虽然不是什么大机密,但也不是一个书生能知道的。
刘哥你别误会,我不是要打听什么步防机密,而是丢孩子事件却是与太庙有关,阎军没敢直接说是皇帝做的,就这脾气怕他没听我说完就得把我毒打一顿。
刘天眉头紧皱,接着说。
我相信换防一事,您肯定也多少知道一点。应该是皇帝亲卫,金吾卫吧。刘天虽莽但不傻,听到这里也能猜出个几分真像了。
刘哥我接下来的话就是我找你帮忙的事,我说完你有三个选择。
第一:把我扭送大理寺,按藐视污蔑皇权的罪名斩首示众。您得奖赏,相信皇帝不会吝啬肯定会有很多的奖赏。
第二:当场格杀,这件事最后知道的人是您。然后去找当朝首辅领赏。
第三:帮我做这件事,可能最后你我都会死。
没等刘天接话,阎军就把当时为他写祝词到老丈来写状纸的事再到义庄
再到太庙,甚至崔判官找他事一股脑的全说了,一点没隐藏
说完这些阎军自顾自拿起茶杯喝茶,很安静两人谁都没说话。半柱香后刘天开口了。
为什么找我
我知道他已经相信了。我也是长出了一口气
在京城我能相信的只有你,毕竟这事要诛九族的。我也不敢随便就找个人帮忙,先不说肯不肯帮就是想做有没有能力还是一回事。刘哥您放心不管事成不成我能保你安然离开,说着拿出轮回镜放在桌子上。
刘天没去看镜子,而是分析起来。要等机会,我虽是副统领但是想见皇帝也是难上加难!你能用这镜子让我也看一下太庙里面吗说着用手指了指桌子上的轮回镜。
毕竟眼见为实吗,我毫不犹豫的答应了。在刘天家里简单的吃了些东西,趁着夜色两人直奔太庙而去。
和上次不一样的是,这次不用爬树,也不用躲着人了。一个副统领虽不能进去太庙但也能合理的出现外围。
刘副统领你怎么来了一个黑衣人问。
哦,今日当值东西落在班房了去拿一下。
去吧,快点出来。不要靠近太庙知道吗
顺利进去,我也没废话拿出小镜子施展法门。刘天看到镜子里画面也是青筋暴起,眼眶通红
畜生啊,狗杂种。刚喊出两句,我急忙捂住他的嘴。不可声张……
走出太庙后刘天情绪还没缓过来,但是他却说:不能硬来,只能智取。
毕竟是看过兵书的,在这种心态下还能保持理智。
临分开前,刘天说明日午后你来我家。说完就走了,我也没想太多
第二日午后如约来到刘天家里,这次开门的不是管家。而是刘天本人。
进了院子,家里除了刘天自己,人都不在。
我让管家带着家人先走了,漠北那边还有点交情。如果我出事北边还能护一家周全。
看这情形刘天也是准备好了后路。
买了点肉,弄了几壶酒我们两个商量了起来该怎么做。酒都喝了两壶了还是没头绪该怎么办。
这时有人敲门,刘副统领在家吗
开门一看来是宫里来旨意了,武德四十九年七月初七皇帝陛下在太庙举行祭祖,邀请万人共同见证。刘天正是其中之一。
各个街口小巷也贴出告示,兵马司人员也是按照名单通知哪些没有官身的普通人员。阎军也在此列。
阎军和刘天对看一眼,心想机会来了。
七月初七,祭祖之日,皇城戒严。太庙广场上人头攒动不算官兵怕是也有万人了。
国师杨凌在祭天台上诉说着皇帝的丰功伟绩,皇帝坐在龙椅上老神在在。国师说的正起劲,突然被一声爆喝打断
等等。
正是刘天,这一声爆喝全场突然安静下来了。刘天拉着我就往祭天台冲过去,拦着的官兵根本挡不住。边跑边说,我是龙武卫副统领刘天我知道京城丢失的孩子被谁抓走了。坐在龙椅上的皇帝也是一惊。拦住他,快拦住他。
到这里我也不在留手,迅速拿出轮回镜。
手掐法决,口念咒语:千般业,万般痕映照今生过往。轮回开。这次与以往都不同。这一次我要让全京城都知道皇帝做过的事,要把此事公布天下
随着一声轮回开,手里的轮回镜飞向天空并迅速变大将整个太庙覆盖
刘天一脚将国师踹飞出祭天台,下面陆续有金吾卫冲上来,就在刘天要挡不住时,轮回镜镜光闪烁映照出皇帝和国师残害孩童的血腥画面。
一时间,百姓群情激奋。皇帝暴怒,喝令禁军镇压。
然而,禁军士兵看到镜中自己孩子被献祭的惨状,心生悲恸,纷纷倒戈。阎军趁机登上祭天台,高声疾呼:
诸君且看,这皇帝乃是吞食亲子的恶鬼!而今天我们这里所有人都是这个狗皇帝为了行邪术而用来挡天劫之用。
说着拿出判官笔,割破手腕,以心头血为墨,书写武德皇帝卒于武德四十九年七月初七。
判官笔突然剧烈反噬,阎军只觉五脏六腑如被火烧火燎,嘴角溢出鲜血。但他咬牙坚持,终于将最后一笔写完。
皇帝发出凄厉惨叫,龙气瞬间散尽。太庙的地砖下,无数孩童的血手印浮现,天空中降下写满罪状的招魂幡。
皇帝的身躯在众人面前逐渐扭曲变形,最终化为一具枯槁的尸骸,倒在血泊之中。阎军望着这一幕,心中五味杂陈,既为诛杀暴君成功而欣慰,又为付出的代价而悲恸。他知道,自己的生命也将走到尽头,但为了天下百姓,他无怨无悔。
第五卷人间碑
皇帝驾崩,新帝登基。
登基当日,百姓们自发聚集,将碎银熔铸成阎军的雕像。一袭青衫,右手执笔,左手拿镜。底座刻满失踪孩童的姓名。
阎军清晨醒来,发现枕边放着童年丢失的储钱袋。倒出铜钱发现里面的铜币并不是普通的货币,而是只刻有公道二字的红色铜币。
阎军望着雕像,想起来自己与阎王的关联,他的生辰八字,本是二十年前崔判官亲手勾销的生死簿残页,轮回镜照出他前世是掌管孽镜台的阴差,皇帝濒死时看到的是阎罗法相而非阎军本人。
阎军望着雕像心中感慨万千,他的一生虽短暂坎坷,却为天下百姓讨回公道,他相信即便魂归地府,这份正义也会永存世间。
而那雕像手里的判官笔,突然滴落一滴墨汁。在石座上晕开再来一次的字样,似乎是在问阎军,若有来世,是否还愿意踏上这条诛杀暴君之路。
阎军微微一笑,心中已有答案。他的一生,早已与这人间公道紧紧相连,永不分离了。
多年后,大胤朝流传着一个传说:
凡事有冤屈者皆可在京城人间碑处求取公道币,如真的有一枚红色铜币并刻有公道二字从铜镜中掉落出来,就可以拿着公道币去皇宫门口敲响登文鼓,皇帝就会亲自断案。替你洗刷冤屈
登文鼓响,公道币现,皇帝亲断。如若不然就会有一个青衫书生,右手执笔,左手拿镜。亲自去找皇帝聊聊此案是否有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