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返乡的质疑

林小满拖着行李箱站在村口的老槐树下,七月的阳光透过树叶在她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四年了,这棵老槐树似乎一点都没变,依然枝繁叶茂,树皮皲裂如老人手上的皱纹。

哟,这不是大学生回来了吗尖细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小满不用回头就知道是谁——王婶,村里出了名的快嘴。

王婶好。小满转过身,勉强挤出一个笑容。王婶穿着花布衫,手里拎着一篮子刚从菜园摘的豆角,眼睛上下打量着小满,目光在她简单的T恤牛仔裤上停留了几秒。

实习完了不在城里找工作了王婶的语调上扬,带着明显的质疑,你妈说你实习那公司不错啊,怎么不留下来

小满感觉喉咙发紧:公司只招本地户口的正式员工。

啧啧,读了大学还不是一样回来。王婶摇摇头,我早说了,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到头来还不是要嫁人。你看我家彩凤,初中毕业就去广东打工,现在一个月能寄回来三千多呢。

小满的手指无意识地抠着行李箱拉杆,指甲在金属上刮出细微的声响。她想反驳,想告诉王婶自己学的是农业经济管理,想解释实习公司不提供转正机会不是她的错。但最终,她只是轻轻嗯了一声。

回家的路上,又遇到了几个村里人。每个人的问候都带着相似的潜台词——怎么回来了不在城里工作大学生也找不到工作啊——这些问题像针一样扎在小满心上。

推开家门,母亲正在院子里晾衣服。看到小满,她擦了擦手上的水:回来了吃饭了吗

还没。小满把行李箱靠墙放好。

锅里有剩饭,自己热一下。母亲继续晾衣服,语气平淡,你爸去镇上卖菜了,晚上才回来。

小满走进厨房,灶台上的铁锅里是半锅冷饭和一点青菜。她生火加热时,母亲的声音从院子里传来:打算在家待多久什么时候再出去找工作

锅铲在铁锅上刮擦的声音突然变得刺耳。我才刚回来...小满低声说。

村里人都在问呢,大学生怎么回来了。母亲的声音透过窗户飘进来,你婶婶刚才打电话,说彩凤在广东那边厂里缺人,问你要不要去。

小满的手抖了一下,一滴热油溅到手背上。她咬着嘴唇没出声,只是机械地翻炒着锅里的饭菜。

晚上,父亲回来了,身上带着蔬菜市场特有的泥土和青菜混合的气味。他比四年前更瘦了,背也更驼了。

回来了就好。父亲只说了这么一句,然后从兜里掏出两个熟透的西红柿放在桌上,吃吧,今天卖剩下的。

夜深人静,小满躺在自己小时候的床上,听着窗外熟悉的虫鸣。半年的城市生活像一场梦,而现在梦醒了。她想起实习公司的玻璃幕墙办公室,想起每天两小时的通勤,想起合租屋里永远不够热的水。然后她想起今天村里人的眼神,想起母亲的话,想起婶婶的嘲讽。

手机屏幕亮起,是大学室友李婷发来的消息:小满,我转正了!公司给办北京户口!你那边怎么样找到新工作了吗

小满盯着那条消息看了很久,最终只回复了一个笑脸表情。她关掉手机,在黑暗中睁着眼睛。窗外,一只夜鸟发出孤独的鸣叫。

2

无用的遥控器

清晨的阳光透过薄薄的窗帘照进来时,小满已经醒了。她穿好衣服走出房间,发现父母早已出门干活。桌上放着两个馒头和一碗稀饭,已经凉了。

小满简单吃了早饭,然后站在院子里发呆。她不知道这一天该做什么——在城市里,每一天都被工作填满;而在这里,时间像院子里的空气一样静止不动。

小满!小满在家吗院门外传来喊声。

小满走出去,看见隔壁的李大伯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一个电视遥控器,一脸焦急。

李大伯,怎么了小满问道。

哎呀,可算找到你了。李大伯松了口气,我家电视坏了,怎么按都没反应。你读过大学,懂这些电器,帮大伯看看吧

小满愣了一下:我学的是农业经济,不是电器维修...

哎呀,大学生什么都懂,比我们这些老家伙强多了。李大伯已经转身往自己家走,示意小满跟上。

李大伯家的堂屋里,一台老式电视机静静地黑着屏。小满拿起遥控器检查,发现电池装反了。她拆开遥控器后盖,把电池重新装好,按下电源键。

电视机立刻亮了起来,正在播放早间新闻。

哎呀!神了!李大伯拍着大腿,我捣鼓一早上都没弄好,你一来就好了!大学生就是不一样!

小满有些尴尬:只是电池装反了...

你可不知道,现在这些电器可复杂了。李大伯感慨道,我儿子过年回来给我买的这个遥控器,上面全是英文,我都不认识。你帮我看看这些按钮都是干什么的

小满只好坐下来,一个个按钮给李大伯解释。老人认真地听着,时不时点头,像个求知若渴的学生。

这个'Menu'是菜单键,按了可以调出电视的设置...

这个'Mute'是静音...

这个'Source'是切换信号源...

解释完所有按钮,李大伯非要留小满吃午饭。小满推辞不过,只好答应。午饭时,李大伯不停地夸小满聪明、有耐心,和村里其他年轻人不一样。

那些孩子一出去打工就不愿意回来了,回来也是匆匆忙忙,哪有耐心教我们这些老家伙用这些新东西。李大伯往小满碗里夹了一块腊肉,还是小满好,读了大学还愿意回来帮我们。

小满低头吃饭,心里泛起一丝异样的感觉。在城市里,她只是个可有可无的实习生;而在这里,仅仅因为会装电池、认识几个英文单词,就被当作能人。

下午,小满正在院子里看书,突然听到外面有小孩的嬉闹声。她走出去,看见几个七八岁的孩子在路边玩耍。

小满姐姐!一个扎着小辫子的女孩怯生生地叫她,我奶奶说你是大学生,可厉害了。你能教我写作业吗

小满认出这是村里张家的孙女小芳。她蹲下身:什么作业

小芳从书包里掏出一本皱巴巴的练习册:数学题,我不会...

小满接过练习册看了看,是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她带着小芳坐在院门口的石凳上,耐心地讲解起来。不一会儿,其他几个孩子也围了过来,好奇地看着。

小满姐姐,你知道北京是什么样子吗

城里的小孩都玩什么

地铁是不是真的在地下跑

孩子们的问题一个接一个,眼睛里闪烁着好奇的光芒。小满一一回答,不知不觉太阳已经西斜。

小芳!回家吃饭了!远处传来喊声。

孩子们依依不舍地散去,小芳跑了几步又折回来:小满姐姐,明天还能教我写作业吗

小满点点头,看着孩子们跑远的背影,嘴角不自觉地上扬。这是她回村后第一次感到轻松愉快。

晚饭时,母亲突然说:今天李大伯在菜市场到处夸你,说你帮他修好了电视,还教他怎么用遥控器。

父亲抬头看了小满一眼,没说话,但眼神柔和了许多。

你婶婶打电话来,说彩凤那边厂里工资又涨了。母亲继续说,你要不要...

妈,小满打断她,我今天教小芳写作业了,她说明天还要来。

母亲愣了一下,似乎没想到话题突然转变:哦...张家那孩子啊。她爸妈都在外地打工,就奶奶带着,学习是没人管。

我想明天继续教她。小满说,语气比平时坚定,还有别的孩子也想学。

母亲张了张嘴,最终只是说:随你吧。不过别耽误自己找工作。

小满低头吃饭,心里却有了一个小小的决定。也许,她不需要急着离开。也许,在这里,她能找到一些在城市里找不到的东西。

3

六婆的快递

清晨的露珠还在草叶上滚动,小满就被院外的喧闹声吵醒了。她揉着眼睛推开窗户,看见六婆正和村里的邮递员争执。

我儿子明明说寄了东西回来,怎么就没有呢六婆拄着拐杖,声音又急又高。

邮递员小王一脸无奈:六婆,包裹单上写的是'快递',不是普通邮件,要去镇上的快递点取。

我这一把老骨头怎么去镇上六婆用拐杖戳着地面,以前不都是送到家的吗

小满套上外套走出去:六婆,怎么了

小满啊,六婆像看到救星一样抓住她的手,我儿子从广州寄了东西回来,这小子说要去镇上取,这不是为难我吗

小满看向邮递员,对方解释道:是快递包裹,现在都放在镇上的菜鸟驿站,要凭取件码和身份证去取。

取件码是什么身份证我知道...六婆困惑地眨着眼睛。

六婆,我帮你去取吧。小满说,你把儿子的短信给我看看。

六婆从口袋里掏出一部老式按键手机,翻了好一会儿才找到儿子发来的短信:说是...什么码在下面...

小满接过手机,看到一串数字:这就是取件码。六婆,把你身份证给我,我今天去镇上帮你取。

六婆喜出望外,颤巍巍地从衣襟里摸出用布包着的身份证:哎呀,还是大学生懂得多。我儿子教了我半天,我就是记不住这些新词儿。

早饭后,小满骑着父亲的旧自行车去了镇上。菜鸟驿站里堆满了包裹,工作人员扫描了她的身份证和取件码,很快就找出一个纸箱。

六婆儿子的包裹。工作人员把箱子递给她,签个字。

回到村里,六婆早就在村口等着了。看到小满,她激动地迎上来:取到了

取到了。小满停下车,把包裹递给六婆。

六婆摸着包裹,突然红了眼眶:我儿子半年没回来了,寄点补品给我...可我这老太婆连取都不会取...

六婆,以后有快递我都帮你去取。小满轻声说。

那怎么行,耽误你时间...

不耽误,反正我也要去镇上。小满帮六婆抱着包裹往她家走,其实可以在手机上下载个APP,绑定身份证后就能看到所有快递信息,不用记取件码...

六婆连连摆手:别别别,那些高科技我可学不会。有你帮忙就行了。

到了六婆家,小满帮她拆开包裹,里面是几盒中老年奶粉和一些广州特产。六婆非要塞给她一包饼干:拿去吃,别客气。

从六婆家出来,小满遇见了五婶。五婶正在自家菜园里除草,看见小满立刻招手:小满,过来帮婶子个忙!

五婶掏出一部智能手机:我女儿刚给我买的这玩意儿,说能视频通话。可我连短信都发不利索,你教教我

小满接过手机,发现五婶的女儿已经帮忙安装了微信并注册了账号。她耐心地教五婶如何发消息、如何视频通话,还特意把字体调到最大。

这样点一下,再点这个摄像头图标,就能看到对方了。小满示范着。

五婶学得很认真,但总是记不住步骤。小满不厌其烦地一遍遍教,最后还用纸笔把操作步骤画下来。

哎呀,还是你们年轻人有耐心。五婶感慨道,我女儿教我的时候,教两遍就不耐烦了,说我笨。

您不笨,只是不熟悉。小满安慰她,多用几次就记住了。

正说着,五婶的手机突然响了,屏幕上显示女儿视频来电。五婶手忙脚乱:这这这怎么接

小满帮她点了接听键,屏幕上立刻出现一个年轻女孩的脸:妈!看到我没

看到了!看到了!五婶激动得声音都抖了,是小满帮我接的...

小满悄悄退开,让五婶和女儿单独聊天。走出菜园时,她听见五婶骄傲的声音:村里的大学生帮我弄的手机,可方便了...

午饭时,母亲突然问:你上午帮六婆取快递了

嗯,去镇上顺便取的。小满夹了一筷子青菜。

五婶说你教她用手机视频

就教了点基本的。

母亲没再说什么,但下午小满在院子里看书时,发现母亲特意煮了绿豆汤放在她旁边:天热,解解暑。

傍晚,小满正在教小芳和另外几个孩子做作业,突然听见一个尖锐的声音:哟,这么热闹啊!

抬头看见婶婶站在院门口,手里提着个塑料袋。婶婶穿着鲜艳的碎花裙子,头发烫成小卷,是村里少有的时髦打扮。

婶婶。小满站起来打招呼。

听说你在村里当起老师来了婶婶上下打量着她,大学生就是不一样啊。

小满听不出这话是夸奖还是讽刺,没有接话。

彩凤厂里还在招工,工资又涨了。婶婶把塑料袋递给小满,给你带了点水果。考虑考虑

小满接过袋子:谢谢婶婶,不过我暂时...

随你吧。婶婶打断她,转向孩子们,作业做完了没别耽误小满姐姐找工作。

孩子们怯生生地看着这个说话大声的阿姨。婶婶又说了几句闲话就走了,留下一阵浓烈的香水味。

小满姐姐,你要走了吗小芳担忧地问。

小满摸摸她的头:不会的,我们继续做题吧。

晚上,父亲从地里回来,难得地主动跟小满说话:今天支书问我,你是不是学农业的。

小满惊讶地抬头:李支书他怎么知道

村里人都知道。父亲洗着手,他说想找你聊聊。

聊什么

没说。父亲擦干手,停顿了一下,你帮六婆取快递的事,村里人都夸你呢。

小满愣住了——这是父亲第一次正面肯定她做的事。

4

身后的小尾巴

连续几天,小满发现身后总是跟着几个小尾巴——村里的孩子们。无论她去六婆家帮忙查看药瓶上的说明书,还是去五婶家教她使用微信支付,孩子们都像小跟班一样随行。

小满姐姐,这是什么字

小满姐姐,为什么药片不能多吃

小满姐姐,手机怎么能付钱呢不是要用现金吗

孩子们的问题五花八门,小满一一耐心解答。渐渐地,找她辅导作业的孩子从最初的两三个增加到了七八个。

这天下午,小满在村口的老槐树下给孩子们讲故事。她讲的是《小王子》,孩子们听得入迷,连路过的村民都忍不住驻足听一会儿。

小王子住在一个很小的星球上,小到一天能看到四十三次日落...小满的声音轻柔,孩子们的眼睛亮晶晶的。

比我们村还小吗小芳天真地问。

小得多,只比房子大一点点。

那他会寂寞吗另一个男孩问。

会的,所以他才要旅行...

故事讲到一半,一辆摩托车驶入村口,停在槐树附近。车上下来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身材结实,皮肤黝黑,穿着朴素的衬衫和西裤。

李支书。有村民打招呼。

男人点点头,目光落在小满和孩子们身上。他站了一会儿,听小满讲故事,然后走过来。

讲得真好。他微笑着说,你是林家的闺女吧林小满

小满站起来:是的,李支书好。

我听村里人说了不少你的事。李建国的眼睛炯炯有神,帮老人取快递、教用手机、辅导孩子作业...不愧是大学生。

小满有些不好意思:都是小事...

对你是小事,对村民可是大事。李建国看了看孩子们,我们村小学就一个老师,教六个年级,忙不过来。孩子们缺人辅导。

小满心头一动:村小学现在情况怎么样

条件艰苦啊。李建国叹了口气,教室是旧祠堂改的,课桌椅用了十几年,师资更别提了。年轻人都往城里跑,谁愿意来这穷乡僻壤教书

孩子们安静地听着,小芳突然说:小满姐姐教得可好了!比学校老师讲得还明白!

其他孩子也七嘴八舌地附和。李建国笑了:看来你很受欢迎啊。对了,听说你学的是农业经济

嗯,农业大学的经济管理专业。

李建国的眼睛一亮:正好,我有事想请教。明天有空来村委会一趟吗

小满点头答应。李建国骑上摩托车离开后,孩子们立刻围上来:小满姐姐,你要去当官了吗

村委会是不是很大

你会不会很忙,不教我们了

小满笑着摇头:不会的,我还是会教你们。

晚饭时,母亲做了红烧肉,这在平时是难得的奢侈。小满知道,这是父母对她被村支书邀请的无声肯定。

李支书找你什么事父亲难得地主动询问。

不知道,可能和我学的专业有关吧。小满说。

母亲给她夹了块肉:好好表现。李支书在县里都说得上话。

第二天一早,小满换上最整洁的衣服去了村委会。那是一栋两层小楼,门口挂着青山村村民委员会的牌子。

李建国正在办公室看文件,见她来了立刻热情招呼:来来来,坐。喝茶吗

不用了,谢谢。小满有些拘谨地坐下。

别紧张,就是聊聊。李建国给她倒了杯水,你知道我们村主要收入来源是什么吗

小满思考了一下:应该是蔬菜种植和部分果树我看到村东有大片菜地,后山有柑橘园。

李建国惊讶地挑眉:说得对。不过这两年行情不好,菜价波动大,柑橘也卖不上价。村民收入一年不如一年。

他拿出一叠资料:这是去年我们村的农产品销售情况,你看看有什么建议

小满认真翻看资料,发现青山村的农产品都是分散销售,各家各户自己联系商贩,价格被压得很低。她指着几个数据:这些价格明显低于市场均价。如果能把村民组织起来,统一销售,议价能力会强很多。

李建国眼睛一亮:继续说。

还可以尝试发展订单农业,提前与超市或生鲜平台签订合同,避免收获季节价格波动风险。小满越说越投入,另外,柑橘可以尝试深加工,做成果汁或果酱,附加值会高很多...

她突然意识到自己说得太多,不好意思地停下来:我只是纸上谈兵...

不,你说得很有道理!李建国激动地拍了下桌子,这些我们想过,但没人懂具体操作。你简直像会读心术一样,把我们村的痛点都说出来了!

他热切地看着小满:有没有兴趣来村委会帮忙我们正缺你这样的专业人才。

小满愣住了:我

对!先从村支书助理做起,参与村务管理,特别是农产品销售这块。李建国说,工资不高,但能为村里做点实事。

小满心跳加速,这正是她所学专业的用武之地。但想到母亲的期望,她又犹豫了:我需要和父母商量一下...

当然,当然。李建国理解地点头,不急,你考虑清楚。对了,这是村里的一些发展规划资料,你拿回去看看。

离开村委会,小满抱着资料走在村路上,思绪万千。迎面碰上婶婶,对方看到她手里的文件,好奇地问:去村委会了

嗯,李支书找我聊了聊。

婶婶的表情变得复杂:聊什么

村里的农业发展...小满含糊地回答。

哦婶婶上下打量她,李支书可是个能人,能看上你不简单啊。

小满听出婶婶语气中的惊讶,甚至有一丝不易察觉的佩服。这与之前的嘲讽截然不同。

回到家,小满还没来得及和父母说这事,母亲就急匆匆地迎上来:彩凤厂里来电话了,说有个文员职位空缺,工资四千包吃住!让你赶紧打电话过去!

小满抱着村委会的资料,站在堂屋中央,感到自己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

5

母亲的眼泪

村支书助理母亲的声音陡然拔高,手中的筷子啪地掉在桌上,你要留在村里工作

小满攥紧了村委会的资料,纸张在她手中发出轻微的响声。父亲也抬起头,眉头紧锁。

李支书说村里缺专业人才,我的农业经济知识能帮上忙...小满尽量使自己的声音平稳。

不行!母亲猛地站起来,碗里的汤晃了出来,我供你上大学不是让你回这穷村子当个小助理的!

妈,这也是正经工作...

一个月多少钱两千三千母亲的声音颤抖着,彩凤在厂里都拿四千了!还是个初中毕业生!

小满感到一阵刺痛:不是钱的问题...

那是什么问题母亲拍着桌子,你知道村里人背后怎么说吗'林家闺女大学白读了,还不是回来种地'!你让我这脸往哪搁

父亲沉默地放下碗:先吃饭,吃完饭再说。

吃吃吃,你就知道吃!母亲突然爆发了,她一把抓起桌上的碗摔在地上,瓷片四溅,女儿的前程都要毁了,你还吃得下饭

小满惊愕地看着母亲。记忆中,母亲从来都是隐忍克制的,从未这样失控过。

父亲叹了口气,蹲下身一片片捡起碎瓷。小满也赶紧帮忙,手指被碎片划了道小口子,渗出一丝血珠。

母亲看着父女俩,突然捂住脸冲进了里屋。小满想跟进去,父亲拦住她:让你妈静一静。

那晚,小满辗转难眠。半夜起来喝水时,她看见母亲独自坐在堂屋的椅子上,月光透过窗户照在她佝偻的背影上。

妈...小满轻声唤道。

母亲没有回头,但小满看见她抬手擦了擦眼睛。

小满走过去,跪在母亲面前,这才发现母亲脸上全是泪水。她从未见过母亲哭成这样。

妈,对不起...

小满,母亲的声音沙哑,你知道我为什么一定要你出去吗

小满摇摇头。

母亲从抽屉里拿出一个旧信封,小心翼翼地取出几张发黄的照片。照片上是一个扎着麻花辫的年轻女孩,站在一所师范学校门口,笑容灿烂。

这是...您小满惊讶地问。

我十八岁考上了师范,全村就我一个。母亲轻抚照片,那时候当老师是铁饭碗,家里人都高兴坏了。

那您为什么...

上学第二年,你外公病倒了,家里欠了一屁股债。母亲的眼神飘向远方,我只好退学回来,嫁给你爸,用彩礼钱还债。

小满倒吸一口冷气,她从不知道母亲有这样的过去。

后来村里小学缺代课老师,我去了。母亲苦笑一声,可没文凭,干了三年就被辞退了。那时候你刚出生...

小满握住母亲粗糙的手,心里翻江倒海。

我这辈子最后悔两件事,母亲的声音轻得像叹息,一是没读完师范,二是没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我不想你像我一样...

月光下,母亲的泪水闪着银光。小满突然明白,母亲对她的期望里,藏着多少自己的遗憾。

妈,我留村不是因为没本事出去。小满轻声说,是我发现这里更需要我。您看到小芳他们看我的眼神了吗就像看一束光。

母亲沉默了很久,最后只说了一句:睡吧,明天再说。

第二天一早,小满发现母亲的眼睛肿着,但没再提反对的事。早饭时,父亲突然开口:村支书助理,具体做什么工作

小满放下筷子:主要是帮村里规划农业发展,比如改善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种植效益...

有编制吗父亲问得很实际。

暂时没有,但李支书说表现好可以推荐考乡镇公务员。

父亲点点头,没再说话。母亲全程沉默,但小满注意到,她给自己碗里多夹了个荷包蛋。

早饭后,小满决定去村委会给李支书答复。刚出门,就看见婶婶站在路边,似乎在等人。

小满,婶婶罕见地主动打招呼,听说李支书让你当助理

小满点点头,准备迎接又一轮嘲讽。

出乎意料的是,婶婶从包里拿出几本旧书:这是我女婿以前学农业时的教材,可能对你有用。

小满惊讶地接过书,封面上写着《土壤肥料学》《果树栽培技术》。

彩凤她爸以前也想过搞科学种植,婶婶的语气柔和了不少,可惜...总之,书放着也是落灰,你拿去看看吧。

小满捧着书,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婶婶摆摆手走了,背影竟有几分落寞。

6

柑橘园的发现

村委会办公室里,李建国正在接电话,看见小满进来,眼睛一亮,匆匆结束了通话。

考虑得怎么样他直接问道。

小满深吸一口气:我想试试。

李建国脸上绽开笑容,从抽屉里拿出一份合同:太好了!这是聘用协议,你看看。

小满浏览着合同内容:月薪2500元,三个月试用期,主要职责是协助支书处理村务,特别关注农业发展...

待遇不高,但吃住在家,开销小。李建国有些抱歉地说,等村集体经济好转了,再给你涨。

小满点点头,拿起笔准备签字,手机突然震动起来。是一条短信,来自实习公司的同事:小满,公司新开了个岗位,不限户口,HR问你有没有兴趣月薪6000起。

她的手悬在半空。6000元,是这里的两倍多,还有五险一金、职业发展...

怎么了李建国敏锐地问。

小满把手机屏幕按灭:没什么。她在合同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心里却泛起一丝涟漪。

签完合同,李建国立刻带她去熟悉工作:走,先去柑橘园看看,那是村里最重要的经济作物。

他们骑着摩托车来到后山的柑橘园。时值初夏,柑橘树上挂满了青涩的小果子,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清香。

这片园子有二十年历史了,李建国指着成排的果树,以前是村里的摇钱树,可这几年产量越来越低,果子也不如以前甜了。

小满走近观察,发现不少树叶发黄,边缘卷曲。她蹲下身,拨开表层土壤,捏起一小撮放在手心仔细观察。

土壤颜色不对,她皱眉,太红了,而且结块严重。

她从包里掏出婶婶给的《土壤肥料学》,快速翻阅相关章节:可能是土壤酸化...李支书,村里有测过土壤pH值吗

李建国摇头:哪有那个条件,都是凭经验施肥。

小满思索片刻,摘了几片异常叶片,又取了不同位置的土样,小心包好:我回学校实验室测一下。如果是土壤问题,调整施肥方案应该能改善。

李建国惊讶地看着她:你懂这个

专业学过一点。小满谦虚地说,其实这是她专业课的重点内容。

他们继续巡视果园,小满发现灌溉系统也很老旧,水渠多处渗漏。她一一记在本子上,准备系统分析。

回村委会的路上,李建国突然问:刚才签合同前,你是不是有其他机会

小满心头一跳,没想到他这么敏锐:之前实习的公司有个职位...

工资很高

嗯,六千起。

李建国沉默了。摩托车驶过村口的老槐树,几个孩子正在树下玩耍。看到小满,他们兴奋地挥手:小满姐姐!今天还教我们作业吗

小满笑着答应。李建国停下车,意味深长地说:你看,孩子们多喜欢你。村里需要你这样的年轻人。

回到家,小满发现母亲正在整理她的房间。书桌上整齐地摆着几本新买的笔记本和一支不错的钢笔。

妈...

村支书助理也要有个助理的样子,母亲头也不回,文具不能太寒酸。

小满鼻子一酸。她知道,这是母亲默许的表现。

晚饭后,小满在院子里备课。明天开始,她要正式给孩子们开辅导班了。正忙着,手机又响了,是实习公司的HR直接打来的。

林小满,我们收到同事推荐,市场部有个岗位特别适合你,月薪6500,考虑一下

小满看着手中的辅导材料,上面有小芳歪歪扭扭的笔迹:谢谢您,但我已经决定留在村里工作了。

村里HR很惊讶,什么工作能比我们公司的offer更好

村支书助理。小满平静地说,工资不高,但我觉得...更有意义。

挂断电话,她长舒一口气,仿佛卸下了一副重担。抬头看见母亲站在门口,眼神复杂。

拒绝了母亲问。

小满点点头。

母亲走过来,轻轻摸了摸她的头发:傻丫头...语气里却没有责备,只有一丝难以言喻的心疼。

夜深了,小满翻看着从柑橘园带回的土壤样本和叶片标本,计划着明天回母校实验室检测的事。桌上放着两份截然不同的未来:一份是城市高薪工作的offer,一份是村里孩子们的作业本。

她的手最终落在作业本上,轻轻抚过那些歪歪扭扭的字迹。窗外,一轮明月静静挂在村子的上空,洒下柔和的银光。

7

这才是我的工作

土壤检测结果比小满预想的还要糟糕。母校实验室里,教授盯着数据直摇头:pH值4.8,严重酸化,而且有轻微重金属污染。这样的土壤能种出好果子才怪。

小满心头一沉:重金属来源呢

可能是上游矿场,也可能是长期滥用不合格化肥。教授推了推眼镜,你们村是不是爱用便宜化肥

小满想起柑橘园边堆放的那些没有正规包装的肥料袋子,点了点头。

带着检测报告和改良方案,小满匆匆赶回村里。路上手机震动,是母亲发来的短信:冰箱里有饺子,自己煮着吃。我去县里办事,晚点回。

最近母亲经常往县里跑,问起来只说有事。小满隐约觉得不对劲,但眼下柑橘园的问题更紧迫。

村委会里,李建国看完报告,眉头紧锁:改良土壤要多少钱

初期投入不小。小满翻着预算表,需要买石灰调节pH值,有机肥改善土质,还得建个像样的灌溉系统...

难啊。李建国叹气,村民们习惯老方法,突然让他们掏钱搞改良,肯定不乐意。

正说着,门外传来嘈杂声。几个果农闯了进来,领头的王大爷胡子花白,嗓门洪亮:李支书,听说要我们改施肥方法

小满惊讶地看着他们:你们怎么知道的

村里哪有秘密王大爷哼了一声,我种了四十年柑橘,靠的就是这施肥法子。现在来个黄毛丫头指手画脚

王大爷,小满尽量保持冷静,土壤检测显示酸化严重,这是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什么酸不酸的!王大爷挥手打断,我爹那辈就这么种,不也好好的现在要花钱买这买那,果子还没见着,先贴一堆!

其他果农也纷纷附和。李建国试图安抚,但效果甚微。最后王大爷撂下狠话:要改你们改,我的地我说了算!说完带着人走了。

会议室一时寂静。小满攥着检测报告,指节发白。她没想到阻力这么大。

别泄气。李建国拍拍她肩膀,老农民固执,但更认实际。只要看到效果,他们会改观的。

可如果只有部分果园改良,整体效果会打折扣...小满咬着嘴唇。

慢慢来。李建国思索片刻,这样,村委会先拿块试验田,你全权负责。等出了成果,再推广。

小满眼前一亮:这个办法好!

接下来的日子,小满全身心扑在试验田上。每天天不亮就去果园,亲自监督石灰施用、有机肥混合,重新设计灌溉沟渠。皮肤晒黑了,手上磨出了茧子,但她乐在其中。

偶尔有空,她依然坚持给孩子们辅导功课。小芳有天仰着小脸问:小满姐姐,你为什么要弄那些臭臭的肥料啊

为了让橘子变得更甜呀。小满笑着解释。

就像老师给我们知识,让我们变得更聪明一样吗

小满一怔,随即摸摸她的头:差不多吧。

一个月后,母亲的神秘行踪终于暴露。小满在整理房间时,发现床底下藏着一个文件袋,里面是县里几家企业的招聘简章,还有她的简历复印件。

妈!当晚母亲一进门,小满就举着文件袋质问,这是什么

母亲脸色变了变,随即挺直腰杆:我托人找的工作,工资都不错。你抽空去面试。

我说了要留在村里!小满声音发抖,您为什么就是不听

我是为你好!母亲也提高了嗓门,你看看你现在,整天跟肥料打交道,手糙得跟农妇似的,大学白读了!

我学的就是农业经济!小满眼眶发热,而且试验田已经有起色了,新叶都绿了很多...

那又怎样母亲打断她,能挣几个钱能有什么出息

争吵声引来了父亲。他罕见地发了火:都别吵了!转向母亲,你明天跟我去试验田看看,看完再说。

第二天,父母一起出现在柑橘园。小满正在记录新叶生长数据,看到他们,紧张得差点掉下笔记本。

母亲板着脸,但眼睛不住地打量着改良过的地块。与旁边王大爷家发黄的果树相比,试验田的柑橘树叶色浓绿,叶片舒展,小果子也明显大一圈。

长得是不错...母亲小声嘀咕。

这时李建国带着几个村民过来参观,看到小满父母,热情地打招呼:老林,嫂子,你们养了个好闺女啊!这改良方案太管用了,县农业局都听说了,说要来调研呢!

母亲的表情松动了一些。

参观的村民中,最让人意外的是王大爷。他蹲在试验田边,仔细查看土壤和树叶,然后站起来,拍了拍小满的肩膀:丫头,是我老顽固了。你这法子...确实管用。

小满鼻子一酸。能得到这位老果农的认可,比什么都珍贵。

回家的路上,母亲一直沉默。直到路过村委会,她突然说:我能进去看看吗

村委会办公室里,小满的工位收拾得井井有条,墙上贴满了柑橘园改良进度表和孩子们的学习计划。母亲慢慢环视四周,目光最后落在桌上的一张照片上——那是小满和孩子们的合影。

这些孩子...都很喜欢你。母亲轻声说。

嗯。小满点头,他们很多是留守儿童,父母一年才回来一次。

母亲长久地看着照片,突然说:我小时候...也是外婆带大的。

小满惊讶地看着母亲,这是她第一次听母亲提起自己的童年。

离开村委会时,母亲只说了一句:那些招聘简章...我明天去退了。

试验田的成功像一阵风,吹遍了整个村子。越来越多的果农来找小满请教改良方法,连当初反对最激烈的王大爷都成了她的活广告:听大学生的,准没错!

八月的一天,村委会召开全体村民大会。李建国宣布试验田柑橘提前上市,品质优良,已经有好几家超市高价预订。

会场一片欢腾。就在这时,婶婶突然站起来:我提议,让小满正式当村支书助理,负责全村的农业改良!

小满惊呆了,这个曾经最反对她的人,现在居然...

同意!

早该这样了!

大学生就是有本事!

欢呼声中,全村举手表决,一致通过。李建国笑着递给她一份新合同:月薪涨到3500元,职责明确为村级农业发展专员。

签约仪式上,小满看着台下熟悉的面孔——父母坐在第一排,母亲眼里闪着泪光;六婆和五婶手拉着手像两个孩子;王大爷带着果农们鼓掌最起劲;婶婶甚至拿出手机录像...

她深吸一口气:谢谢大家的信任。一年前我刚回村时,很多人说大学白读了...她的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个人,但现在我明白了,读书不是为了逃离哪里,而是为了在哪里都能发光发热。

掌声雷动。小满看到母亲悄悄抹了抹眼角。

散会后,孩子们围上来,七嘴八舌地问:小满姐姐,你现在是官了吗

你会不会很忙,不教我们了

怎么会呢小满蹲下身,平视着他们,从明天开始,我们不光辅导作业,还要开科学小课堂,教你们认识土壤、植物,好不好

好!孩子们欢呼雀跃。

夕阳西下,小满和孩子们在村口的空地上玩老鹰捉小鸡。她当母鸡,张开双臂保护身后的小鸡们,笑声回荡在田野间。

母亲站在远处看着,脸上浮现出久违的笑容。父亲轻声问:还觉得女儿没出息吗

母亲摇摇头,眼神柔软:她比我有出息多了...

玩累了,小满坐在老槐树下休息。小芳靠在她怀里,突然问:小满姐姐,你会一直留在村里吗

小满望向远方。暮色中的村庄安静祥和,炊烟袅袅,远处改良过的柑橘园郁郁葱葱。

会啊。她轻声回答,摸了摸小芳的头,这里才是我的家,我的工作,我的...

她没说完,但心里清楚:这才是她想要的生活——宁静、充实,被需要,有价值。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