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阁 > 仙侠小说 > 胭脂墨 > 第一章


1

青梅初遇

春日的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书桌上,许明远揉了揉酸胀的眼睛,将手中的毛笔轻轻搁在砚台边。窗外传来一阵熟悉的脚步声,他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明远哥哥,我给你带了好吃的!苏婉清挎着竹篮站在窗外,十六岁的少女笑得比三月的桃花还明媚。她小心地从篮子里取出一个油纸包,娘刚做的桂花糕,还热着呢。

许明远接过糕点,指尖不小心碰到苏婉清的手,两人都像被烫到似的缩了一下。他耳根微红,低头道:多谢婉清妹妹。

你读书别太用功了,眼睛都红了。苏婉清趴在窗台上,歪着头看他桌上堆满的书册,这些都要看完吗

嗯,先生说过几日要考校功课。许明远掰开桂花糕,香甜的气息立刻弥漫开来。他家境贫寒,父亲早逝,全靠母亲织布维持生计,这样的点心平日里是吃不到的。

苏婉清看着他狼吞虎咽的样子,眼中闪过一丝心疼。她知道许家的情况,更知道许明远有多刻苦。村里人都说许家小子是个读书的料子,将来定能考取功名。

我...我回去了,娘还等着我帮忙磨香料呢。苏婉清突然有些不好意思,转身要走。

婉清!许明远叫住她,从书堆里抽出一本薄册子,前日去县城,看到这个...想着你或许喜欢。

那是一本《香谱》,记载了各种香料配方。苏婉清接过来,眼睛亮了起来:你怎么知道我想学这个

许明远只是笑,没有告诉她,他曾在窗外听到她对母亲说想研制新的胭脂配方。

那年,许明远十五岁,苏婉清十二岁。

2

心意暗许

夏日的蝉鸣声中,许明远在村口的老槐树下读书。忽然,一片阴影遮住了书页,他抬头,看见苏婉清撑着油纸伞站在面前。

日头这么毒,你也不怕晒坏了眼睛。她将伞往他那边倾斜,自己半边身子却暴露在阳光下。

许明远连忙起身,接过伞柄往她那边移:我皮糙肉厚的,不怕晒。倒是你,皮肤嫩,晒伤了怎么办

苏婉清抿嘴一笑,从袖中取出一个小瓷瓶:这是我新制的薄荷膏,涂在太阳穴能提神醒脑,读书时用最好。

许明远接过瓷瓶,打开闻了闻,清凉的香气直冲脑门:真好闻,比药铺卖的还好。

那是自然,苏婉清骄傲地扬起下巴,我加了点冰片,效果更好。你要是喜欢,我下次多做一些。

许明远看着她被阳光照得几乎透明的耳廓,心跳忽然加快。他慌忙低头翻书,却一个字也看不进去。

明远哥哥,苏婉清忽然凑近,指着书上一处,这个字怎么念

少女身上淡淡的茉莉香扑面而来,许明远喉结滚动,声音有些发紧:这个字念'瑟',琴瑟和鸣的瑟。

琴瑟和鸣...苏婉清轻声重复,脸颊泛起红晕,真好听。

两人并肩坐在槐树下,一个读书,一个研读《香谱》,偶尔交换一个眼神,便觉得心中满是欢喜。

3

定亲之约

两年后的春日,两家正式定了亲。许明远已是秀才,而苏婉清的胭脂铺也在县城小有名气。

等考了童生,我们就成亲。许明远握着苏婉清的手承诺道。他的手因为常年写字而生出薄茧,却温暖有力。

苏婉清低头看着两人交握的手,轻声道:我等你。

定亲后的日子并无太大变化。许明远依旧埋头苦读,苏婉清则每日往返于家和胭脂铺之间。只是现在,她总会多带一份午饭给许家,而许明远也会在夜深时送她回家。

一个雨天的傍晚,苏婉清在铺子里清点货物,忽然听见门响。抬头看见许明远浑身湿透地站在门口,怀里却紧紧护着一个包袱。

这么大的雨,你怎么来了苏婉清连忙拿出手帕给他擦脸。

许明远神秘地笑笑,打开包袱,里面是一套崭新的《四书集注》:县学夫子说这套书对考童生大有裨益,我攒了半年钱...

苏婉清看着书上标的价格,心头一震。这几乎是他半年来抄书所得的全部积蓄。

你傻不傻她眼眶发热,买这么贵的书...

值得。许明远只说了两个字,却让苏婉清的眼泪再也止不住。

第二天,苏婉清悄悄去了县城最大的书肆,用自己攒下的胭脂钱买了一套更齐全的备考书籍,托人送到了许家。

4

新婚燕尔

那年秋天,许明远顺利考取了童生。喜报传来的那天,苏婉清正在后院晾晒新制的胭脂花瓣。许明远一路小跑过来,在满院花香中紧紧抱住了她。

婉清,我们可以成亲了。

婚礼很简单,但很温馨。新房是苏婉清父母准备的,就在胭脂铺后面。许明远把自己的书桌搬了过来,摆在靠窗的位置,这样他读书时一抬头就能看见在铺子里忙碌的妻子。

婚后的生活平静而充实。白天,苏婉清经营胭脂铺,许明远则埋头苦读准备乡试;晚上,两人一起吃饭,许明远会给苏婉清讲书里的故事,苏婉清则分享铺子里的趣事。

今天李夫人来买胭脂,夸我们的'杏花红'比省城的还好呢。苏婉清一边给许明远盛汤一边说。

许明远笑着看她:那是因为老板娘手巧。

苏婉清脸一红,转移话题:你乡试准备得如何了

还行,就是...许明远犹豫了一下,去省城赶考的路费和住宿...

苏婉清从柜子里取出一个绣花布袋,倒出里面的银两:我早准备好了。

许明远看着那些碎银,知道那是妻子一点一点攒下的。他握住她的手:我一定考个好名次,不辜负你的辛苦。

5

病魔来袭

乡试前一个月,许明远开始咳嗽。起初只是偶尔几声,苏婉清熬了梨汤给他喝,并没太在意。直到有一天夜里,她被一阵剧烈的咳嗽声惊醒,点亮油灯一看,许明远的手帕上竟有血迹。

明远!苏婉清吓得脸色煞白。

许明远连忙收起手帕:没事,可能是最近读书太累,喉咙有些发炎。

苏婉清坚持请了大夫来看。大夫诊脉后眉头紧锁,开了几副药,私下对苏婉清说:许相公这是积劳成疾,肺部受损,需好生调养,切不可再过度劳累。

送走大夫,苏婉清回到房中,看见许明远已经整理好行装。

我想了想,还是提前去省城为好,可以熟悉环境,也能拜访几位前辈请教。他说着,又忍不住咳嗽了几声。

苏婉清想说些什么,但看着他坚定的眼神,最终只是点了点头:我陪你一起去。

不行,铺子离不开你。许明远握住她的肩膀,我一个人去就好,你放心。

出发那日,苏婉清一直送他到县城外的长亭。秋风瑟瑟,她为他整理衣领,再三叮嘱:药要按时吃,夜里盖好被子,考完就立刻回来...

许明远笑着刮了下她的鼻子:知道了,小管家婆。

看着他远去的背影,苏婉清心里莫名不安,总觉得这一别会有变故。

6

生死相隔

乡试放榜那日,苏婉清早早守在县衙门口。当报喜的差役高声宣读青山县许明远高中第十八名举人时,她喜极而泣。

一个月后,许明远风尘仆仆地回来了,人瘦了一圈,但眼睛格外明亮。苏婉清飞奔出门迎接,却在靠近时闻到他身上浓重的药味。

你病了她急切地问。

许明远摆摆手:路上染了风寒,已经好了。他从怀中掏出一个精致的木盒,给你带的礼物。

盒子里是一支镶珍珠的银簪,款式简单大方。苏婉清爱不释手,却没注意到丈夫转身时捂住嘴的咳嗽和掌心的一抹鲜红。

乡试过后,许明远本应继续准备来年的会试,但他的身体每况愈下。咳嗽越来越频繁,有时甚至会咳出血来。苏婉清请遍了县城的大夫,药吃了一副又一副,却不见好转。

会试我不去了。一天夜里,许明远突然说。

苏婉清正在灯下绣荷包,闻言针尖刺破了手指:为什么你苦读这么多年,不就是为了...

我的身体我知道。许明远平静地说,与其浪费时间去考一个不可能的结果,不如多陪陪你。

苏婉清的眼泪砸在绣了一半的荷包上:胡说!你一定会好起来的,我还要看你金榜题名呢!

许明远将她搂入怀中,下巴抵着她的发顶:好,我听你的。

然而命运没有给他们机会。那年冬天特别冷,许明远的病情急剧恶化。腊月初八的清晨,苏婉清发现丈夫高烧不退,连忙请来大夫。

大夫诊脉后,将苏婉清叫到门外,沉重地摇了摇头:肺痨晚期,药石罔效,准备后事吧。

苏婉清如遭雷击,跪在地上求大夫再想办法。回到房中,她却挤出一个笑容:大夫说你是受了寒,吃几副药就好了。

许明远虚弱地笑了笑,没有拆穿她的谎言。他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

7

永世相守

腊月十五,大雪纷飞。许明远在苏婉清怀中永远闭上了眼睛,年仅二十五岁。他留给妻子的信上只有一句话:愿卿余生安康,我在九泉之下亦含笑。

许明远下葬后,苏婉清一度想随他而去。是那支银簪和那封信让她活了下来。她将胭脂铺改名为念远斋,生意越做越大,却始终一个人。

每年清明,人们都能看见一位白发老妇在许明远墓前摆上一盒新制的胭脂和一本翻旧的诗集。直到她八十岁那年,被人发现安详地死在睡梦中,手中紧握着那支珍珠银簪。

人们将她与许明远合葬,墓碑上刻着:同窗青梅,结发夫妻,死生契阔,终得团聚。

8

孤灯守夜

许明远下葬后的第三日,苏婉清重新打开了胭脂铺的门。铺子门口的匾额已经换了,从苏氏胭脂变成了念远斋,三个字是照着许明远生前的手迹临摹的。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棂,照在柜台上那支珍珠银簪上。苏婉清轻轻抚过簪身,仿佛还能感受到丈夫指尖的温度。明远,我会好好活着。她对着空荡荡的铺子轻声说,声音在寂静中格外清晰。

第一位客人是县丞夫人。听说你重新开张了,特地来看看。夫人打量着简朴的铺面,目光落在那支摆在显眼处的银簪上,节哀顺变。

苏婉清勉强笑了笑,取出新制的胭脂:夫人试试这个'秋水'色,最衬您的气质。

县丞夫人试了色,惊讶道:这胭脂好生特别,不仅颜色好看,还有股淡淡的墨香。

是加了点特殊香料。苏婉清眼神温柔,没有说这墨香是照着许明远书桌上的砚台气息调制的。

夜幕降临,苏婉清点亮油灯,对着铜镜缓缓梳发。镜中的女子不过二十出头,眼中却已有了沧桑。她拿起银簪,轻轻插入发髻,忽然想起许明远为她戴簪时说过的话:珍珠最配你,温润如玉。

泪水无声滑落,滴在妆台上。苏婉清取出手帕擦拭,却发现这是许明远最后用过的那方,上面还残留着淡淡的血迹。她将手帕紧紧攥在胸口,哭得不能自已。

9

技艺传承

春去秋来,转眼三年过去。念远斋的生意越来越好,苏婉清却始终一个人。这日清晨,她发现铺子门口蜷缩着一个小女孩,约莫八九岁年纪,衣衫褴褛。

小姑娘,你怎么在这里苏婉清蹲下身,轻声问道。女孩怯生生抬头:我...我听说您这里招学徒...苏婉清本没有这个打算,但看着女孩清澈的眼睛,忽然想起了年少时的自己。你叫什么名字小桃。女孩声音细如蚊呐,我爹娘都不在了...

苏婉清心头一软,将女孩带进铺子,给她换了干净衣裳,又端来热粥。小桃狼吞虎咽地吃着,时不时偷瞄柜台上那些精致的胭脂盒。

喜欢这个苏婉清取下一盒桃红色的胭脂。

小桃点点头,又慌忙摇头:我...我就是觉得好看...

从今天起,你跟我学做胭脂吧。苏婉清摸了摸她的头,不过要先学会认字读书。读书小桃困惑地眨眼。

嗯。苏婉清望向窗外,仿佛看见了那个在槐树下苦读的身影,有个很重要的人说过,女子也该知书达理。

从此,小桃白天帮忙照看铺子,晚上跟着苏婉清读书写字。苏婉清教她认的第一个词是香谱,第二个是明远。

10

长相思

又过了五年,念远斋的名声已经传到了邻县。这日,一位从省城来的富商夫人专程前来,点名要买铺子里最特别的胭脂。

听闻老板娘有一款秘制的'长相思',不知可否割爱夫人问道。

苏婉清微微一笑,从柜台深处取出一个精致的檀木盒:夫人好眼力,只是这'长相思'一月只做一盒,价格不菲。

无妨。夫人打开盒子,只见里面的胭脂呈现出罕见的朝霞色,轻轻一嗅,竟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缠绵气息,这香气好生特别!

苏婉清眼神悠远:这是用四季花瓣加上特殊香料制成,配方只有我知道。

实际上,这特殊香料是许明远生前最爱的松烟墨。每制作一盒长相思,苏婉清都会研磨一小块他留下的墨锭,将墨粉融入胭脂。这样,每当她试色时,就仿佛又回到了他为她讲解诗书的夜晚。

富商夫人爽快地付了十两银子,临走时感叹:难怪叫'长相思',当真令人念念不忘。

小桃好奇地问:师傅,为什么这胭脂这么特别

苏婉清望着院中盛开的桃花,轻声道:因为它藏着一段故事。

当晚,她第一次向小桃完整地讲述了她与许明远的往事。讲到动情处,小桃已经泪流满面,而苏婉清却只是平静地微笑,仿佛那些欢乐与痛苦都已沉淀成生命的一部分。

11

生死相随

岁月如梭,苏婉清的青丝渐渐染上霜白,小桃也长大成人,成了念远斋的顶梁柱。这年清明,八十岁的苏婉清执意要亲自去扫墓。

师傅,您腿脚不便,还是我去吧。小桃担忧地说。

苏婉清摇摇头,颤抖的手紧握着那支已经发暗的银簪:今年...我一定要自己去。

小桃只好搀扶着她,慢慢走向城外的墓地。许明远的墓碑前,苏婉清摆上一盒新制的长相思和一本翻旧的《诗经》,那是许明远生前最爱读的书。

明远,我来看你了。她轻抚墓碑,动作轻柔得像在抚摸爱人的脸庞,这些年,我过得很好,你别担心...

回程路上,苏婉清格外沉默。夜里,她将小桃叫到床前,取出一个上了锁的木匣:这里面是'长相思'的完整配方,等我走了,你再打开。

小桃跪在床前,泣不成声:师傅...

傻孩子,人都有这一天。苏婉清慈爱地摸着她的头,记住,做胭脂如做人,心要诚,情要真。

那夜,苏婉清做了一个很长的梦。梦里是春日的槐树下,年轻的许明远正向她伸出手,笑容如初见时那般温暖。她毫不犹豫地握住那只手,与他一同走向明媚的春光里。

第二天清晨,小桃发现师傅安详地躺在床上,嘴角带着微笑,手中紧握着那支珍珠银簪。她的枕边整齐地叠放着一套素白寿衣,款式与许明远下葬时穿的一模一样。

12

终得团聚

最终章

终得团聚

人们按照苏婉清的遗愿,将她与许明远合葬。下葬那天,不少受过她恩惠的街坊都来了,墓前摆满了她生前最爱的白梅。

小桃打开那个木匣,发现除了长相思的配方,还有一封信:小桃,'长相思'的秘密是墨香。每当我研磨他留下的墨,就仿佛他还在我身边。如今我要去见他了,这配方交给你,愿你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长相思'。

葬礼结束后,小桃在墓前摆上最后一盒长相思和那本《香谱》——正是当年许明远送给苏婉清的那本。

师傅,师公,你们终于团聚了。她轻声道,眼泪落在坟前的新土上。

春风拂过墓碑,吹动《香谱》的书页,仿佛有人在轻轻翻阅。阳光下,念远斋三个字在墓碑上熠熠生辉,见证着这段跨越生死的爱情。

从此,青山县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每年清明时节,总能在许明远与苏婉清的墓前闻到一股特别的香气,似花香,似墨香,又似爱情历久弥新的芬芳。

[全文完]

13

《香谱扉页的秘密》

番外一:《香谱扉页的秘密》

小桃在整理师傅遗物时,发现那本《香谱》的扉页粘着两层纸。轻轻揭开后,露出一行褪色的小字:癸卯年三月初七,于城南书肆见婉清驻足此谱前,攒钱两月,终得购之。愿她研香时,偶尔念我。——明远

纸背还有苏婉清后来添的娟秀字迹:这本《香谱》我翻过千遍,每一页都有他的指纹。今日调出新方,取名'长相忆',用的是他爱的松烟墨。若你读到此处,请为我们上一炷香。

小桃泪眼朦胧,终于明白为何师傅总说香料有记忆。她连夜赶制了一批特殊胭脂,每盒都夹着复制的小笺,讲述这段扉页情书的故事。从此,念远斋的胭脂成了方圆百里定情信物的首选。

14

《银簪里的约定》

番外二:《银簪里的约定》

银匠李老头弥留之际,将小桃叫到跟前:姑娘可知那支珍珠银簪的来历他颤巍巍打开一个落满灰尘的匣子,里面是半截画着簪样子的草稿。

许相公当时穷得只能当掉棉袍,却非要镶嵌南海珍珠。我说换成普通珠子能省三钱银子,他摇头说'婉清值得最好的'。老人摩挲着草稿上干涸的血迹,后来他咳血晕倒在铺子里,醒来第一句话竟是'别告诉苏姑娘'。

小桃这才注意到簪头珍珠内侧刻着极小的明月二字,而师傅那枚陪葬的玉镯内壁刻着清辉。原来明月清辉是他们不为人知的夫妻暗号。

15

《最后一味料》

番外三:《最后一味料》

深秋的念远斋后院,小桃按配方制作长相思,却总觉得缺了点什么。正在苦恼时,发现地砖有块松动的痕迹。挖开后是个密封的陶罐,里面装着发黄的宣纸碎片。

拼凑后依稀可辨:...咳血愈重,恐不久于人世。特将常用之墨重新配过,添入安神的柏子仁与合欢皮...望婉清制香时能得片刻安宁...署名日期正是许明远去世前一周。

小桃颤抖着取出一块珍藏的老墨,刮下些许融入胭脂。刹那间,那股独特的长相思气息弥漫开来——原来令世人痴迷的,是濒死之人最后的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