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的日子一天天过去,虽然依然忙碌,但小萱逐渐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自由。她不仅在艺术社团找到了归属感,而且通过与不同背景和兴趣的同学交流,逐渐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在这个新环境里,她开始真正感受到友谊的力量。
在一次社团活动后,社团的成员们一起去附近的咖啡馆聚餐。桌上的气氛轻松愉快,大家聊着课外活动、旅行计划,甚至讨论着自己对未来的憧憬。小萱坐在一旁,安静地听着,心里充满了温暖。她曾经以为,自己和这些人不会有太多共同点,毕竟她的背景与大多数人都不同,但在这里,她感觉到自己被接纳和理解。
其中,最让她感到亲近的是陈晓晴,一个来自外地的女生。晓晴个子不高,留着一头及肩的黑发,性格开朗、直率,和小萱的兴趣也有很多相似之处。两人第一次见面时,晓晴主动找话题与她交流,聊起了对美术的兴趣和对艺术的看法,令小萱感到十分舒适。
“你画得挺不错的,没想到你还辅修美术专业呢。”晓晴笑着说道,眼神中带着真诚的欣赏。
小萱微微一笑:“其实也没什么,毕竟只是兴趣而已。”她的话语里依然带着些许谦虚,但心中却涌起一股暖意。她感到晓晴并不是在敷衍她,而是真的认可她的努力和才华。
随着时间的推移,晓晴和小萱逐渐变得更加亲密。两人不仅在课外活动中频繁合作,还常常一起去咖啡馆,探讨各自的兴趣爱好,甚至是生活中的一些困惑。晓晴会耐心地听小萱诉说她与父母的矛盾,也会鼓励她继续坚持自己的选择,去追寻自己的梦想。
“我明白你的感受。”晓晴说,“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都在走自己的路。”
这句话深深打动了小萱。在过去,她一直觉得自己孤独无助,仿佛所有的压力都压在她一个人的肩上。然而,在晓晴的陪伴下,她渐渐明白,原来她并不孤单。大学里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和困惑,但正是这些经历,构成了每个人成长的动力和力量。
有一次,小萱向晓晴提起自己对艺术的热爱,然而又对未来是否能从事艺术工作感到迷茫。晓晴听后鼓励她:“其实,最重要的是你自己喜欢做什么,不要去在乎别人怎么说。只要你坚持自己的信念,未来一定会给你答案。”
那一刻,小萱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支持和理解。她曾经一直被父母的声音所左右,但在这段友谊中,她找到了一个可以真正倾诉心声的朋友,也找到了在追求梦想道路上的勇气。
除了晓晴,小萱还结识了其他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每当她感到疲惫或是困惑时,他们总能提供帮助和安慰。有时是一起熬夜备考的室友,有时是一起讨论未来的同班同学,他们的出现让小萱的大学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也让她感到自己在人群中并不孤单。
有一天,晓晴突然问她:“小萱,你有想过以后做什么工作吗?我知道你喜欢画画,但你有没有想过,把它当成职业呢?”
小萱沉默了一会儿,心中掠过一丝不安。虽然她喜欢画画,但她一直不敢轻易考虑将其作为职业,因为她知道父母绝不会支持她走这条路,甚至觉得这是一条不切实际的道路。她的内心充满了矛盾,既渴望追求自己的梦想,又害怕面对未来的未知和父母的反对。
晓晴看出她的犹豫,微笑着说道:“其实,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并不容易,但你要相信,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才能活得更加充实和快乐。如果你不尝试,永远都不会知道自己能走多远。”
这番话让小萱深受触动。她明白,自己不能再一味地为了家庭和父母的期望活下去。她必须为自己的梦想负责,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她决定,不能再被过去的束缚拖住脚步,而要勇敢地追寻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小萱开始更加坚定地追求自己的目标。她在课余时间参加了更多的艺术活动,并开始为自己未来的职业道路做一些规划。虽然她的选择依旧充满挑战,但她知道,自己已经不再是那个迷失在父母期待中的女孩,而是一个拥有明确目标、勇敢追求梦想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