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阁 > 仙侠小说 > 李向南林楚乔的小说 > 第2510章
双榆树在北三环外,接近中关村,80年这会儿算是郊区的郊区,虽然谈不上多么荒凉,但跟东西城区相比,着实是落魄了点。
但半个小时之后,李向南三人跟着蒋三到的地方,还是让他们吓了一大跳。
这片区域在六十年代还是果树林环绕的农田,至1980年已初现居民区轮廓。
双榆树北里的六层住宅楼刚竣工不久,楼体灰白相间,阳台还裸露着红砖茬。
转角处莫名其妙出现的面馆恰好嵌在青砖平房与新式楼宇的交界地带,门前歪斜的电线杆上贴着褪色的“公共厕所”箭头,与手写“正宗炸酱面”的木板招牌形成奇妙呼应。
“院长,我确定,蒋三就是走进了这面馆里!”袁红军匆匆从前头跑回来,跟躲在一户居民家门口柴火垛后的李向南两人汇合。
宋子墨挠挠头,有些诧异,“南哥,咱是不是搞错了?这蒋三......怎么跑这儿吃面来了?”
袁红军扁了扁嘴,“大概是饿了呗......”
李向南摇摇头,皱着眉头看着这家看上去地方不大、名声不显,可此刻却门庭若市的炸酱面馆,目露沉思。
“别声张,进去看一看!”他挥了挥手,拿围巾把脸面遮住,迈步走了出去。
“走!”宋子墨和袁红军对视了一眼,立马跟了出去。
很快,三人就掀起巨大厚重的门帘走了进去。
先撞见三口蜂窝煤炉子,蓝火苗舔着钢精锅底,猪骨汤的醇香混着辣油香直往人鼻子里钻。
“您几位坐!吃点什么?”
立马就有声音从热气腾腾的里屋传了出来。
宋子墨仰头叫道:“三碗炸酱面!”
喊完,他便低下脑袋去寻蒋三的位置,果然瞧见他坐在角落,正急吼吼的搓着手等待着,双眼闪烁着迷离的兴奋。
“有些奇怪啊南哥!”宋子墨用手捂着口鼻小声说。
李向南不动声色的点了点头,视线却在屋内转圜着、观察着。
水泥墙面未抹灰,露出竹编模板的纹路,靠窗位置用三合板隔出半封闭包间。
十张歪斜的八仙桌坐满了食客,穿军大衣的卡车司机和裹棉猴儿的胡同大妈挤在长条凳上,蓝布围裙兜着蒜头辣椒的老板娘踩着塑料底棉鞋在桌缝里穿梭,手里端着的海碗腾起白雾,把窗玻璃都糊成了毛玻璃。
后厨的蜂窝煤炉子上坐着三口钢精锅,咕嘟着猪骨汤,案板上摞着比脸盆还大的海碗,师傅舀卤汁时溅起的油星在墙上烙出深褐色的年轮。
面馆没有菜单,全凭老主顾口头点单——八分钱一碗的阳春面是建筑工人的标配,两毛五的肉丝炒面要配大蒜头,最奢侈的三鲜打卤面(五毛钱加半两粮票)端上来时,整个屋子的目光都会被青花大碗里的海参丝勾住。
食客里既有揣着介绍信来京办事的供销社采购员,也有周末进城卖鸡蛋的郊区社员,他们把永久牌自行车往白杨树下一锁,裤管还沾着泥点就钻进面馆,用浓重的乡音喊:“劳驾,来碗热汤面,多搁胡椒!”
“面来喽!”
面馆的女掌柜喊了一声,便从后厨绕了出来。
李向南扭头看去,屋里头还有个肥硕的身影正在锅里捞面,手腕一抖,抻面如银链入锅,滚三滚就捞进青花大碗,浇头是现煸的肉丁黄酱,再撒把青蒜末,热油一泼,“滋啦”声里,满屋子人都跟着吸鼻子。
“腿收一收,您的面!”
女掌柜端着木制餐盘走到桌前,先搁在桌面上,再从里头把三碗面给端了出来,笑意盈盈的提醒道:“京爷您慢吃!”
“老板阔气啊,这么多肉!”宋子墨从兜里掏出钱和票直接递了过去,眸光很是诧异。
老燕京炸酱面跟其余面种还真不一样,配料极其多,做法十分考究。
而吃法更是讲究“锅挑儿”还是“过水儿”,拌面手法得带着股子胡同串子的利落劲儿。
正宗老燕京炸酱面讲究“七碟八碗”,黄瓜丝、水萝卜缨、黄豆嘴、青蒜末、芹菜末、香椿芽、焯过的白菜丝,外加腊八醋和现炸的辣椒油,在八仙桌上摆出个“满园春色”。
好的炸酱得用六必居的黄酱配天源酱园的甜面酱,肥瘦相间的五花肉丁煸出猪油,小火慢熬到“酱红油亮、油酱分离”,拿筷子一挑能拉出金丝儿。
虽然这小小的面馆,没有弄的那么多精致。
但上来的这三碗面带各式碟盘,均能看出来花了一些心思。
李向南不是燕京人,以前对这老燕京炸酱面早就心神驰往。